社评/民进党误台湾的「两个凡是」

旺报社评

防疫出现两个关键词,一是「疫苗」,二是「崩溃」。前者已经被高度政治化,且疫苗施打效力至少要1~2个月之后才能显现,实在是缓不济急,后者才是真正紧迫的问题,但这部分讨论大多淹没在疫苗的政治口水中,医疗体系濒临崩溃的问题若无法解决,更大的灾难将在后面。

死亡案例增 陷恶性循环

许多人认为台湾医疗体系健全,效能全球首屈一指,不可能如此迅速崩溃,但「崩溃论」不是危言耸听,证据足以印证。

首先在检验量能部分,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坦承PCR塞车仍超过万件,但快筛采阳率并未明显下跌,显示未来还需要更多PCR,量能将更加吃紧。医疗资源部分,台北市长柯文哲已连续两天针对病床不足问题炮轰中央,多名第一线医护人员上网诉苦,透露身心不堪重负;救护车绕台北一圈仍找不到病床的脸书po文,引起媒体广泛的传播和讨论,再加上病患院前死亡个案不断增加,台湾正陷入「检测塞车─救治迟滞─病情延误─传染扩散─死亡增加」的恶性循环!

这个场景不就是去年初武汉的重现吗?大陆领导人习近平曾承认大陆治理存在「短板」,指的就是当时武汉因检测、医疗量能不足,造成短时间内的医疗资源挤兑与崩溃,不得不以「封城」的极端手段控制疫情。相较去年新冠病毒刚刚被发现,人类对其特性掌握有限,如今全世界已积累了非常充分的经验,也有许多反面教训作为警醒,为何台湾还会重蹈覆辙,甚至还在为各种解决办法吵个不停呢?

政府防疫政策已经落入「两个凡是」的陷阱:凡是被大陆证明为合理、可行、有效的抗疫经验,都一律排斥;凡是带有大陆色彩的抗疫援助,都一律拒绝。这里面一部分当然是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考量,但另一部分也源于台湾政府、医界很多人对大陆抗疫的记忆还停留在去年疫情爆发之初「一刀切」的时期,完全不知道大陆早就形成一套动态化、常态化、精准高效的防疫模式,这种模式对自由社会同样具有借镜意义

广东新一波本土疫情的紧急措施,值得台湾参考。5月21日广州荔湾收治患者时发现一宗个案,并被确认为传染力超强的「印度变种病毒」。广东当局立即透过疫调匡列密切接触者、迅速隔离、检测,并根据新增个案的所在区域进行多轮普筛,1个星期内,发现了近30例无症状阳性个案。这有两大借镜意义:第一,检测才是真正的「超前部署」,广东透过普筛即时找出染疫者、切断传播链。第二,广州是大陆一线城市,并未因此轮疫情而「硬封城」,更没有出现医疗紧张,人员管控精确到社区、住宅楼栋,市民基本生活未有明显影响。

不要让病人猝死家中

按照传统逻辑,大陆抗疫模式是基于一党制的「举国动员体制」,台湾学不到,也不能学。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偏见和误解,只要政府找到问题要害、运用好手中公权力和行政资源,在短期内提升量能、控制疫情并不难,如果反其道而行,医疗崩溃的惨剧就会发生。以香港为例,《香港国安法》只在政治层面造成影响,在经济和生活方式上仍然是一个自由社会。回顾这1年来香港抗疫,也能清楚看到一个明显的转折:去年下半年之前,港府是以欧美思维主导抗疫,疫情绵延不绝,后来港府借鉴大陆经验,一方面堵塞入境检疫漏洞重设闭环式酒店隔离SOP,另一方面果断推行封区封楼强制检测,并对外佣普筛,现在已经实现「清零」。 台湾抗疫当务之急,应聚焦在提升病毒检测与救治能力上。在检测量能上,政府已经获得台大PCR实验室协助,但还远远不够,紧急时刻不必考虑面子,盘点资源与可能的需求,若能充分满足需求就赶快动手做,若资源不足就寻求外部协助。在医疗救治量能上,不论什么名称,政府应果断征用足够的场地与有初级医护能力的志工收容轻症与无症状感染者,予以观察、治疗,待其康复。不要再出现病人猝死家中或检疫所的不幸事件,更不要让医院收容不了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传染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