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氏-5度以下 中国科考队在5千米唐古拉冰川取冰芯

科考人员前往冰川进行研究。(图/翻摄自新华网,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近日派出一支14人的的科考团队,进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冰川活动,主要目的是前往唐古拉冰川末端钻取古老冰芯并观察冰川与附近环境变化科考队计划在一个月内分别前往唐古拉山脉的4个考察点进行考察,包括唐古拉冰川、普若岗日冰川、各拉丹冬冰川东北部及西南部湖源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江湖源综合科考协调组组长、冰川与环境变化考察队队长。这次科考的任务是钻取冰芯,研究冰川的收支变化;在江、湖源头进行冰川径流观测;用探地雷达对冰川进行测厚观测;研究冰川变化对江湖源区湖泊快速扩张的影响以及冰川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海拔5150公尺的藏北唐古拉冰川营地进行分析与研究,当地天气相当严峻,夏季夜间温度低至零下,冰上作业温度在摄氏-5度以下,高寒缺氧、条件艰苦,这些对一个每年野外工作两个月的冰川学家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徐柏青说,「这里不算高,在考察希夏邦马达索普冰川、慕士塔格冰川时,我们曾经在海拔7000多公尺处的冰芯钻取点扎营。」

▼科考人员前往钻取冰芯途中准备过冰河

徐柏青表示,此地天气变化快速,科考人员常面临暴风雪低温、受冻甚至迷路等危险,「帐篷大风撕成一条一条是很常见的事。」他更表示,野外作业有时还会遇到野兽,「在唐古拉冬克马底冰川,科考队营地两次被棕熊袭击,棕熊把营地搞得一片狼藉、几成废墟。」除此之外,徐柏青表示,因为季节因素,使得取冰芯的工作更加困难,「由于夏季山区温度较高,冰川表面积雪以下暗藏大量的冰裂隙冰湖和冰河,给人员往来、物资运输带来极大风险,冰川顶部的冰芯钻取以及雷达测厚工作,不得不放弃。」

他也提到,「我们只能选择在冰川末端钻取古老的冰芯,运用新技术研究冰层年龄,并通过对其年龄变化的不断分析,预测这条冰川未来的命运,这是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很重要的基础。」按照计划,科考队完成在唐古拉地区的工作之后,将前往普若岗日冰川继续进行考察工作。

平均海拔4000公尺以上的青藏高原,为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多条江河的源头,被喻为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境内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世界上山地生物物种最主要的分化和形成中心。

▼徐柏青在观察冰芯之后,初步判断冰川区域的气候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