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国产手机游戏盈利模式和市场前景

解读国产手机游戏用户平台

在1月20日结束的2010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可以通过运营平台获得1.7亿的月营收,也可以通过产品每月赚上几百万,甚至他们在关注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已经走向世界。而如果你是一个忠实的PC用户,或许你都没使用过他们的产品。在刚刚结束的游戏产业年会上,他们的产品,被不少人看做是互联网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上,他们将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弄潮儿。随着传统PC网游行业的发展放缓,基于移动终端的网游将是网游行业发展的新蓝海

谈及移动终端游戏,在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是指手机游戏。手机游戏可以看作是对移动终端游戏的狭义理解。因为从目前国内市场情况看,移动互联网的终端,主要包括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各种Pad),而手机在移动终端用户中的覆盖率更广,接近100%。就目前国内手机游戏业发展的现状,之前曾有过数据分析:国内手机游戏占游戏行业市场营收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手机游戏的未来发展仍然有较大的空间。根据易观国际的统计数据,国内手机游戏在2010年第三季度盈利9.1亿元,预计全年盈利在34亿左右。

手机游戏谋求发展,在客观上会受到网络接入环境影响,类比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从拨号上网发展到光纤入户时代网络游戏本身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过从游戏厂商角度出发,在产品适应网络环境的条件下,要盈利的话还要考虑好两大因素:技术平台和用户。

影响手机游戏发展的平台指手游技术开发平台。目前主流的平台主要包括:遍及大部分低端手机的Java平台以及塞班(Symbian)、安卓(Android)、IOS(苹果产品操作系统)、WP7(Windows 手机操作系统)等智能手机平台。针对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产品特点以及运营方式。例如,同样是智能手机平台,IOS平台因为是苹果产品独占的,也是苹果产品用户唯一的操作平台,手游厂商的获利只能通过将产品上传APP STORE,然后与苹果分成的形式进行。而安卓平台作为一个免费平台,适应安卓平台的游戏大多要采用内置广告等形式来获利了。

一个典型例子是在2010年火爆的移动终端游戏《愤怒的小鸟》。该产品首发在IOS平台,用户通过付费下载得到游戏安装包,而厂商则与苹果收入分成。在IOS平台火爆之后,该作品被移植到安卓平台,在无法进行付费下载的平台上,开发商选择使用内置广告的形式盈利。

而用户,是手机游戏厂商不得不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011年1月19日,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4.57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手机网民数达3.03亿,占总网民数的66.3%。乍一看,数目很大,不过根据CNNIC的报告分析,手机网民中,大约有25.8%,大约为7810万人会使用手机上网玩游戏

中国移动游戏基地产品运营总监朱鼎宇表示,去年中移动游戏基地用户大约是2000多万。而且3亿的手机网民也不全是手机游戏的目标用户。按照目前手游行业的说法称,手游的盈利目标用户主要是“三保人群——保安、保姆、保卫祖国”。机锋网CEO谈毅解释“三保人群”时称:手机网民中,大约有85%的用户同时也是PC网民,而这类有PC上网习惯的用户,多数不属于手游的盈利目标用户群。手游的盈利目标用户是之前没有PC上网习惯,或是条件不允许使用PC上网的群体。而根据目前的情况,这一群体大部分是学历较低、年龄较小的低端用户。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一用户群没有PC上网习惯或是不方便使用PC的这一特征,给手游厂商留出了盈利空间:毕竟能够自由使用PC上网的用户在大多数都能找到免费的游戏软件,而不需通过手机付费下载了。

由上不难看出,在移动终端上真正更加有消费力的群体目前尚非成为手机游戏的主流消费人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网络环境、用户习惯、目前的游戏盈利形式等等限制。用机锋网CEO谈毅的话说“当社会主流人群成为手游产业的支柱用户群的时候,手游产业才能真正壮大起来”。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厂商、运营平台共同对用户付费习惯的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