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等待反攻大陆的永久通讯地址(刘良升)

父亲的通讯录,(图/刘良升提供)

数年前我回台湾省亲,父亲趁着他精神还不错的时候,将他的大学毕业同学录从书架上找了出来,要我带回美国留存。即便这有点交代后事的意味,且顿时让我有些心酸,但我们父子俩都没有点破。

这份父亲在1950年代中期的大学毕业同学录,前半部分的内容是师生的合照和独照,佐以一些校园的景致,当然其中也有一张父亲头戴方帽子身着学士服的制式黑白照片。可是最让我感兴趣的反而是后半部分的教职员生通讯录。

以父亲为例,其永久通讯处是「湖南长沙永安市耕塘」。实际上我们的祖居地几经地政变动,现在称为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礼耕村耕塘,所以看来70多年来地籍名称的变化不大。永安一地在国民政府时期旧称为「市」,实际上是表达传统「集市」的成分居多,感觉上在当年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中,与乡或镇同层级的「县辖市」一词应该没有太大的关联。

再者,永安镇自古即属于浏阳县(或浏阳市),虽西缘与省会长沙市接壤,但行政上并不曾直接划入省城长沙市的范围内。父亲曾经说过,投递地址蓄意书写成「长沙永安」的用意,是依照以前邮件传输递的流程,所有的邮件均先会集中于湖南长沙邮局,再由长沙邮局直接分送到东边约25公里处的永安镇。反之,相对于投递地址若按行政辖区归属而写作「浏阳永安 」,则信件将由湖南长沙邮局先转送到位居省会东方6、70余公里,位于浏阳县治的浏阳邮局,再由浏阳邮局回头递送到西北40公里处的浏阳永安镇。如是两者相权,前者「长沙永安」的速度还要快上一些!从而省下了时间和效率。父亲如此的权宜之计,大概适用于邮递区号(邮政编码)还没有导入使用之前的老时代吧!

另外,父亲在同学录上的现在通讯处为「屏东青岛街136号」,这个地址实际上是父亲在台湾唯一的亲人八堂伯的住所。八堂伯在对日抗战后期加入空军,毕业于空军机械学校,曾为陈纳德将军麾下中美空军混合团(暱称飞虎队)的飞机修护军官。1949年随军队抵台后,八堂伯一直在屏东空军第一后勤指挥部服务直到1972年以上校军衔退伍。而在屏东青岛街一带的日本式平房,于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先被国军部队接收当做空军眷舍使用。八堂伯尚在打光棍时,还与另外2、3位空军同袍合住在青岛街的老眷舍,待八堂伯与伯母结婚后,同袍们「识趣地」迁出,青岛街136号就变成八堂伯独有的有眷宿舍了,直到八堂伯退伍,转到台北的民间电机公司服务而举家北上为止。

而父亲届临大学毕业之际,尚不知未来在「复兴基地」台湾岛上的确切落脚之处在哪?而蒋氏政权「反攻大陆」的大业尚未落实完成以前,远在大陆湖南省的永久通讯地址仅仅聊备一格,所以借用八堂伯的在台住所作为「暂时的」联系所在,不啻是是情理之中的最佳选择。

只是海峡两岸的分隔分治,这个永久通讯处最终都成为父亲和八堂伯心中既熟悉又陌生,永恒的梦中家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