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中科院邻居不反核?──望穿海峡的眼睛之3(朱伟岳)

1955年10月02日美国水利专家萨凡奇博士勘察石门水库坝址。(征信新闻,中时摄影组摄)

民国50年代,石门水库正好建设完成。上游在大溪附近,雨水逐渐淹入水库,水位升高了百余公尺。在今天大溪慈湖所在,形成一个小型人工湖泊;湖泊的四周,景色秀丽。陈诚乃建议,在这里为蒋介石兴建行馆,就是后来的慈湖宾馆。

这里离台北市不太远,地势又隐蔽,蒋介石乃逐渐把这里建设为反攻大陆的指挥中心,亦即所称国光计划的所在。民国52年,国光中心在慈湖的后侧建设完毕,内有国光计划的司令部,是各单位联合办公的地方。接着把中山科学研究院设在佳安村的淮子埔(后蒋经国将之更名为新埔)。

其次把所有陆、海、空军相关科系统合为一的中正理工学院及陆军总司令部,自台北迁移至龙潭。离龙潭不远处的龙冈,是陆军第一军团所在;不远处的桃园,有空军基地,皆成犄角之势。故当年的国光中心,是中华民国军事指挥及科技建设中心。

我于民国56年完成在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的学业,回国来到中科院筹备处报到。因筹备的时间刚开始不久,故当时院内的工作人员不过100人左右。当时筹备主任唐君铂就规定,院内所有的清洁工,园艺工,水电工,泥水工及勤务工小妹等,都要优先引用当地居民担任,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

龙潭地区是客家区,我是广东梅州市平远县客家人,能操纯正的客家话。许多勤务小妹在公余之暇,会用客家话互相埋怨或说些玩笑话。因此,当我在一旁暗自好笑地听着听着,突然也讲出一口流利的客家话时,可是吓傻了不少小女子们。当这些客家小子们问他,怎么也会讲客家话时,我只能好气又好笑地回答:「我那儿就是老祖啊。我客家语讲的都比你们好。」

在中科院员工中,一般勤务性质的员工职位,或许就把龙潭地区附近所有的待就业人口消耗完了。这些以客籍为主的勤务员工,贡献卓着。他们不仅协助维持了中科院的日常运转,同时也带动了他们的亲友或子弟们,投身于科技学业,最后不少人也加入了中科院的高科技行列。

我在中科院待了20多年,中科院在这里兴建了一座4万瓩的天然铀重水式原子炉,较之苏联车诺比发电厂所使用的天然铀轻水石墨式原子炉,当然更安全先进。但对一般人而言,一样都是核反应器啦。

但是,在我所知的这20多年,当地客家乡亲,好像从没有过任何规模性的反核抗争。是客族人比较笨吗?我认为,当然不是。最合理的原因或许在,受石门水库的影响,当地人比较信任政府的兴利作为。加之许多亲友就在中科院内工作,他们和里面的工作人员在一起,口濡目染地发现,绝大多数都是正直的科技君子,追逐名利的绝非主流。他们既然都说安全,而且许多人就在里面工作,还需要抗争?

(朱伟岳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本文为桃园市龙潭区佳安里里长罗济巧访谈朱伟岳之纪录)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