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孙运璇的承诺──望穿海峡的眼睛之9(朱伟岳)

前行政院长孙运璇。(中时档案照)

希望佳安村内有个国中,最好有个完全中学(即含初中及高中的中学,台湾当时称实验中学),一直是个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往往有点戏剧性。

蒋介石父子在台执政的期间,美国和大陆一直有领事或大使级的会谈。随着国际情势的变化,尤其民国60年退出联合国以后,蒋氏父子早已判定,美国和大陆终将建交。故从民国50年代初,即戮力加强国防科技建设,是蒋氏父子档早已开始的「庄敬自强」作业。

民国68年,美国正式和大陆建交,对台湾民众的心理,当然会有影响。其时当政的蒋经国,决定把中科院的国防科研成就,对国人公开,以稳定民心士气。

就从现存14名一级上将开始,而后党内中常委,内阁,省政府,各县府,各级议会,各大学、中学、小学的校长、院长、主任以上,各重要民间社团及大公司、行号、公会之经理等等,分批到中科院参观。蒋经国要求,尽可能公开,让大家了解国家已具有的国防实力。

院内就把这参观的事,指定由我负责。我将之命名为新新演习,从新新第1号演习办到第66号,前后历时3年许。因宣扬效果不错,在民国75年,蒋经国再下令,在松山机场举办全民可参观的国防科技展览,把联勤总部的传统兵工产品也包含进来。参观人数达到60余万人,堪称轰动全台。

在这些展览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次,是国军军事会议代表800余人的参观。一般说来,能在国军中做代表的人,对国防武器是比较有概念。但中科院的各研究室,都是从机密的观念设计,不很大,且多各自独立,使不受太多的相互影响。故所有实验室的室内,一般最多能容纳20人左右。

我于是就把这800余代表分成40个小组,而4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提供10个参观点,全院就有了40个参观点。并规定每个点的参观说明时间为3分钟,说明的字数为450~500字;还要求把字数讲稿先行给我审阅,是否通顺简明,字数是否在规定之内。因科技的内容,若表达得太深,使听的人根本听不懂,相互都浪费了时间。故每所的10个参观点共有说明时间为30分钟,把各所这些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实力,要在这10个3分钟亦即30分钟内,逐步说明清楚。

这4个研究所参观下来,无异把这些国军代表们,上了一门中科院国防科技的恶性补习课。

代表们抵院后,先有全院即各研究所的综合报告,地点就在石园的体育场内。当代表们分列鱼贯坐定后,根据座椅的编号,就把他们编定为第几所第几参观组了。

各所推选20位科技同仁,全院共80位科技同仁,作为当天各参观组的导游。每参观组分配两位导游,一前一后,像赶鸭子似的,先引导各编组人员坐上指定的巴士,分别到各所内轮流参观10个参观点。10个点轮完后,这10个参观组,再轮流参观其他的各所。故全院整个的参观程序,以小轮转及大轮转方式,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进行。最后在12点正,全部同时轮转参观完毕。20部大巴士,从各所先后驶返石园餐厅,中午有所谓复兴锅接待。

这次800余人的参观,是中科院接待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可说秩序井然,时间的掌握,分秒不差。

我过了几天后去国防部,听到部内不少老参谋们在评论中科院,认为所花的钱,真是值得。我有点好奇参加讨论,问这些老参谋们那些项目印象最深刻,各研究所的成就都有人指出。但有好几位老参谋同时说,整个参观流程的安排顺畅,内容丰富精彩,尤其时间的掌握几乎分秒不差;午餐时回餐厅,20部大巴士竟在一分钟内先后到达,太不容易了。因之他们对中科院,充满了信心云云。我听他们如此一说,当然很高兴,但我总不能在他们面前说,就是我主办的呀!但回想起来,还是很爽。

对全国开放的参观接待,有两位长官暂时缺席,原因是他们工作太忙。一位是当时的省长林洋港,一位是行政院长孙运璇,皆需另外分别办理。接待孙院长的那次,他预定上午9点半到达,11点离开。中科院内长官们在简报室等候,孙院长迟至10点多才到,晚了一个多小时。孙院长再三致歉,说是沿途堵车造成。

所有节目进行后,我悄悄建议唐君铂院长,向孙运璇院长提请两点:一是送一条高速公路给中科院,二是送中科院一所实验中学(初中及高中的完整中学)。孙院长毫不迟疑立即答复:1.到慈湖正建设一条高速公路引道中,不必再修高速公路了。但可以把中坜到佳安村现有二线道,立即改为四线道路。2.新竹科学园区正兴办了一所双语实验中学,中科院子弟可前往升学就读。国中的需求,将请省府教育厅办理。以上二点,请院内派员到行政院,协调瞿韶华秘书长落实。

(朱伟岳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本文为龙潭区佳安里里长罗济巧访谈朱伟岳之纪录)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