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对海洋的追寻──未酬邦国中兴之92(朱伟岳)

(示意图/新华网)

像法显所乘海船的迷航,各国各地我想绝不是第一次,而可能是很多次。其结果要不流落外地谋生,或不幸遇难,能幸运返回故土者也有,但有像法显其人而作出记录者,就少有了。所以一千多年以后,还有那么多人会关心他,究竟迷到哪里去了。本文不赞同章太炎先生《法显发见西半球说》,因法显是和同200多华洋客商们,不幸迷航到了西半球,带头人是船主和舟师,要说发现,实轮不到法显。但法显所乘海船迷航的故事,有几点值得注意者:

一、在法显的时代是公元4~5世纪,是华夏中国的南北朝时代,中国已有装载200人以上的客货船舶,定期航行在扬州、广州及印度(印度洋);其他东南亚诸地当然不在话下。

二、法显所乘海船在发现漏水时,能抢滩修理,证明该船必为平底沙船。该型船舶多用于中国南方,早年吴王夫差伐齐时的舰队中,就较多这种船型;载货较多,但较不耐风浪。

三、其时海船已有救生艇,未建构于船中,系于船尾而已。

四、海船上除有舟师外,设有修造工程师,不是十分严重的损伤,能自力救济,暂获安全。

五、当年航路上就有海盗的出没,故推判海船必有最起码的自我防卫武器或保安人员。

六、海船上有200多人,推判该船起码有2~3层甲板,才可能容纳200多位不同国籍人士分舱休息;而且一定有不小的淡水蓄水库,可供200多人饮用90多天。

七、法显的时代,是郑和15世纪下西洋一千多年前的时候。由法显的迷航故事看,在郑和15世纪下西洋的一千年以前,那时已有装载200人以上的客货船舶定期航行于扬州、广州、东南亚、印度。故到郑和时,这航线已航行了一千多年,对中国的舟师们来说,这一定是一条老到掉牙,非常熟悉的航线了。何况到宋朝以后,指南针也出现了,走这条航线,即菜鸟亦易为之,何需郑和庞大完整的舰队。

另像法显的迷航,同行者有华洋人士200多人,他们各回居住地后,一定会传述这惊险的经过,传述那所见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而且这种世界性的迷航,绝不仅中国一次,各地都会发生,故一千年中各地迷航的发现和传述,不仅华夏中国的航海界,其他印度、中东和西方所有讨海谋生的航海人士,一定会怀疑海洋的尽头究竟在哪里?水若往下流,那海水流往何处?假如流到一个大池塘里,那现在所见陆地是这大池塘的池边部分吗?这些,都是15、16世纪时,万有引力观念没有提出及普遍认同之前,航海界及知识界无法圆满答复的最基本疑问。前文记有在公元前139年左右的《淮南子》中有云:「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

上文法显记舟师:「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证明华夏中国的航海家,自公元前139年到法显返国的公元412年约550年间,一直会利用星宿定位,最主要的一个星宿就是北极星。好了,日、月的出没,大致可判别东西方向了,再加个北极星,岂不是南北也搞清楚了。看北极星除可判别方向以外,古之舟师(航海家)还用之以计算航行路程。因为天文学家发现,越是靠北的地方,越要仰头看北极星;越往南,则反是。于是就告知舟师利用航行后仰视北极星不同的仰角角度, 推算出航行距离。我们现在都已知地球是圆的,人若在正北极之下看北极星,以水平面为准时,要仰头90度;若在接近赤道的新加坡,若能看到北极星,应是0度左右了。

新加坡是古代下西洋或下南洋必经之地马六甲邻地主,经过这里偏南一点,孔夫子口中「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北极星不见了,这情形到郑和时已发现一千多年,其中一定会有舟师向皇室主管天文人员讨教,这现象如何解释,天文人员一定早已推论出地面或海面应为球形。但问题来了,假如地面或海面为球形,地面还好说个道理,那海面呢?海面向下,水流哪里去了?大池子装着吗?大池子长什么样子?这真是在没有万有引力观念前的大哉问,足以把当年所有华洋学者或专家,问得个哑口无言。

我们知道,任何伟大的帝王,一般都较具雄心壮志或好奇心,如前述之秦皇、汉武就是例子。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得天下,明惠帝下落不明。在明成祖朱棣治理下的明朝,有「永乐盛世」之称。何况华夏中国的皇帝,向有天子之称;诗经句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普天之下长成什么样子,不该派些干员去查看一番?尤其天文之学是皇室之禁脔,民间传闻向南行至夷域,北辰也不见了,当然要一并弄个明白。

一切的神秘都在辽阔无际的海洋中,华夏的秦皇、汉武、成祖,埃及的法老,在他们对海洋的追寻中,要弄个明白应是他们共同的且最深沉的祈望。这世纪之问的答案,一直待东方和西方的航海勇士们,在不同时间,以不同方式完成环球航行,证明地球确是一个带水球体约200年以后,才在17世纪,逼出个牛顿万有引力的解答。

(作者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