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台湾「储才国外」──未酬邦国中兴之41(朱伟岳)

浙江奉化溪口蒋介石故居旁,一位长相颇似蒋介石的蒋家族人在等待游客合影。(中新社)

我们那班同学约40位,有十多位外省籍同学,相互来往自然比较多。这十多位同学,除了李渊民和我都入了海军官校,方树德因母亲年迈不愿出国外,其余全部留学去了美国。

我家有兄弟姐妹13人,1949年时长姐伟平已婚并已有一子,但她后来除留长子林光夏一人在台外,带了二儿三女去了北美。3位在空军的兄长,2位在823炮战中因战机意外而受伤退伍,结果3位都离台出国。

我以下自六弟伟湘开始到排行13的尾妹伟端共7人,都在完成大学学业后赴欧洲或北美;最想不到的是我前文提到民37年(1948)12月31日,由继母惠珍夫人作主,送给她好友张府做养女的十妹伟梅,在民45年(1956)间,由她夫婿缅甸医科大学毕业的张剑昌陪同,来台认祖归宗后也去了美国,在洛杉矶开了间妇产科医院。

出国也像是一股狂潮,成为想当然的事。这事或和当时一位教育部长黄季陆有关,黄是孙中山一位铁粉,黄氏认知到孙中山和当时其他所有爱国志士们不同,孙氏对各种思想有更广泛、深入、合理的了解,也能提出实务上可行的办法,这些应都和孙中山曾在国外求学及游历有关。于是他提出了「储才国外」的口号,教育部长既大力主张「储才国外」,那在台湾培养出来的许多年轻男女,乃蜂涌而储才国外矣。

那时美国境内外籍学生,最多的是印度籍,其次就是持中华民国护照的同学,那些自认是中国人的华裔港澳生、马来、缅、泰及印尼生们,大多都参加中国同学会的活动,也天下一家亲起来。好了,民38年(1949)星散来台的朱家,现在又星散了。

兄长伟明再婚时,娶了个义大利番婆,这位番嫂是义大利比萨斜塔附近人氏,颇见多识广。伟明尝邀番戚们到我们家乡平远等地游历,烟雨江南和苍茫雄伟的长城,那和罗马斗兽场大不相同的景色,是这批地道罗马子民们留恋震撼的地方;我们家乡客家酿造的白酒(称𤇹酒,由米酿造蒸馏而成),是这批罗马子民们认为是天下第一的好酒;土鸡白切、盐焗,也顺便成为天下第一好下酒菜;沿途南往北走,都带着𤇹酒。

番嫂数年前辞世时,伟明电3位前妻所生儿子,齐集比萨,我的女儿世霓,也代表在台亲友直奔义大利,参加家祭行礼。番嫂留有遗产,依法可由伟明继承,伟明学着徐志摩,挥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釆,全由番嫂家属继承。这两个古老民族的一点小火花,就看后之儿孙们,如何延续了。伟潭则娶了个日本东洋婆,还说和日本女生要多「中日亲善」为是,于是一位伟明房的侄儿,也「中日亲善」起来。

东洋嫂和东洋侄媳,也常在台湾或北美会面欢聚。一位外甥,有了拉丁婆,侄女们的夫婿,有大陆的,也有正宗盎撒老番,一个具体而微的联合国,竟在一个流亡的家庭中出现,是天下大同的初步吗?民38年(1949)像是夹着尾巴而逃的先父,若目睹这景象,会仰天长叹,抑仰天大笑,就难判定了。他听着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呐喊声,一定会读陆游诗以自遣: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问题是两岸开放,今之王师,似已由百万大中小企台商们取而代之,对大陆的改革开放大业,或已有超过作战获胜的深远影响。那困处在岛内所剩不多的王师,早已北定无日,而这些王师,也似有人要将之质变为分家的散勇了。倒是大陆却善修蒋介石的旧宅庐墓,而台湾倒要在他头上倒漆。人世间的沧桑,真是变化难测呀!

(作者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