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秦始皇收复故地──未酬邦国中兴之81(朱伟岳)

山东荣城始皇庙。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先后两次到山东荣城筑桥立祠﹐观海祀日。(中新社)

秦始皇姓嬴名政,嬴姓的远祖是少昊。少昊是远古时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贵为「三皇五帝」中「五帝」之首天皇伏羲之后,据称少昊生于嬴水之滨(嬴水是今山东济南市莱芜区的嬴汶河),而得嬴姓;因少昊能继承太昊伏羲氏的德行,故称少昊或小昊。他曾以鸟作官名,并设有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的官,主要活动于今山东省菏泽市一带,擅于治水、农耕。

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诸侯之一,颇受商朝重视。后因嬴氏部族的一部分人,参与了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儿子武庚于殷地为王,武庚却趁周武王死后,联合周朝宗室「三监」反抗周公旦,是为史称三监之乱(公元前1042~1039年),被周公东征平定。参与其事的嬴姓部众,遭到周公姬旦的惩罚,迫使原居住于东方的嬴族西迁至今甘肃南部,沦为庶民。

周孝王(约公元前950~886年)时期,嬴族善养马名造父的后代,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戍边对抗西戎。在那个时代,行动的重要动力来源是马匹,马匹是生物性的引擎,是古时骑兵及车辆的动力来源,故养马的重要性或相当于今之车辆制造厂。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公元前855~778年)击败西戎,被周宣王(约公元前862~782年)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周先祖原来所居的犬丘之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因功被封为诸侯,又赐封周人发源之地岐山一带。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周平王还下令,秦人如果能赶走戎人,收复的土地就归他们。秦穆公(前623年)时灭掉了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秦国多位君王都死于讨伐西戎之战,秦人历代与戎人常年交战,也造就了秦人的能征善战,非浪得虚名。秦孝公(公元前382~338年)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国势更与日俱盛。据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藏「清华简」的记载,秦人的祖先是居住于东方的华夏部族的一支,即前文所称为今山东一带。

考古发现早期秦文化具有东方色彩,与「清华简」的研究成果可相互印证,故学术界主流思想,认为秦人来自东方而成于西方。而且秦景公大墓的发掘,也证明了秦人乃华夏族裔,其中一个编磬上铭文:「高阳有灵,四方以鼐」。帝颛顼号高阳,黄帝的孙子,这跟《史记》的记载是一致的。秦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的发音就是chin,外邦人顺口叫成china,China就变成华夏中国的洋文名字了。秦国自称夏子,把异族称为真子。

公元前220年,统一以后的第二年。始皇巡陇西、北地等,目的在巩固后方。旅行到宁夏西部、甘肃东部,经甘肃陇西后到达秦人祖先故地天水、礼县,再沿祖先东进线路回宝鸡、岐山、凤翔等地后归咸阳。现学术界多认为秦人的祖先是东夷族,看始皇帝陵墓就坐西面东,秦朝之统一天下,实为秦人东进故土发展的最终结果。公元前219年,时秦始皇40岁,正青壮年之时,开始向东方巡行。东方固为战国时期六国之地,但在秦始皇的心目中,或何尝不是700多年前东夷族的故地呢。

天下初定,秦始皇的第一次东方巡行不会是观光之旅,虽说是巡弋海上,但走陆路的机会可能不少,常有「逢大风」、遇「水波恶」、甚至「风雨暴至,休于树下」等记载。始皇帝首次回到嬴姓故土,当然要登峰山、泰山封禅,勒石刻碑歌颂功德。秦始皇去了山东半岛的蓬莱、烟台,威海、成山角等地,据说他在那里看到了海市蜃楼;然后折向琅琊山,那齐国和吴国曾在那海面作舟师大战之处。而后沿东海到今江苏的连云港,登岸后赴徐州,又南下安徽,渡淮河,到河南,湖南长沙等地,渡洞庭湖,由湖北入陕西武关返回咸阳。沿途那些是陆路、海路、或水路,未见详细记载,但始皇帝一定坐过海上舟师的旗舰,经历过海上的巡弋,应为必然的事。

(作者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