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欧洲的百年「中国热」──未酬邦国中兴之57(朱伟岳)

300年前荷兰出版的「中国寻宝书」将在北京拍卖,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166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的《荷兰使团初访中国记》。该书是欧洲人第一部全面向欧洲介绍中国的书籍,它直接推动了欧洲17世纪兴起的一段「中国热」,在促进中西交流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据说,早期赴中国的探险者都要带上这部「寻宝书」。(中新社)

华夏中国由农转商的征程,有其暖身运动,下面的简要故事,或可视为暖身之始。

在葡萄牙入于16世纪初东来中国的时候,英国的主要目标在欧洲地区的争雄,如公元1588年(明万历16)之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而后官民一体向外发展。公元1600(明万历28)年成立东印度公司,介入经营印度。公元1620年(明万历48),五月花号清教徒抵美殖民。而后国内有内战,斯图亚特王朝复僻;接着光荣革命。18世纪的公元1763年(清乾隆28),在北美击败法国;公元1784(清乾隆49)英荷第四次战取代荷兰为海上霸主,这时的英国,已成欧洲第一大国,就想到东方的中国了。

公元1792年(清乾隆57)9月26日,英国政府正式任命曾出使俄国并担任过印度孟加拉长官的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为正使,乔治‧斯旦东(George Thomas Staunton)为副使,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使团由1艘军舰及2艘补给船组成,随员80余人,包括天文数学家、艺术家、医生,和700名官兵,所携「贡品」有天文、地理仪器、图书、毯毡、军用品、车辆、模形船等,总计600箱,俱为精品,以表先进及虔诚。

公元1793年(清乾隆58)6月19日,使团船队抵达广州后北上。乾隆对英国「朝贡」使团前来恭贺寿辰,颇感欣慰,下令要体面接待使团,以示天朝怀柔之恩。但乾隆帝对马戛尔尼自称「钦差」感到不悦,下旨应改称「贡使」,进贡的使臣是也。

马戛尔尼一行抵北京后先在颐和园下榻5天,后赴百多公里外乾隆承德避暑地晋谒。但问题来了,晋谒时马戛尔尼不愿行磕头跪拜礼,乾隆让步同意马戛尔尼以单膝下跪礼解决。马戛尔尼呈递国书及礼物,包括:前膛枪、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乾隆在展看礼物后评论称:「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马加尔尼本人,则惊叹颐和园宫中的物品,不输于英国访华团带来的礼物,证明当时双方高层的物质差距,并不很大。

请注意,此时乾隆已83岁高龄,仍设宴款待使团,席后,兴致仍高,赋诗一首记录这一盛事,诗的水平当然比不上毛主席,就藏其拙不记了,其最后一句是:

怀远薄来而厚往,衷深保泰以持盈。

可见薄来厚往,持盈保泰,是当年清廷的外交原则,而做生意或贸易,似非优先事项,而马戛尔尼代表的英国,则正好相反。

英使团自承德返回北京,希望商谈贸易和交换使节等事,皆未能得到回复。转向军机大臣和珅商量,和珅请英方把请求写成备忘录呈上,英方请求的内容如下:

1、将贸易扩展到舟山、宁波和天津;

2、依照俄罗斯人之先例,允许英商在北京设立货栈,以销售货物;

3、在舟山附近指定一座小岛供英商居住、存货和停泊船只;

4、在广州附近指定一小块地供英商居住,并允许其自由来往广州和澳门;

5、取消或降低广州与澳门之间的关税;

6、明确订定并公开英商应缴的税额,不另加征收。

清廷当然不准其所请啦。在乾隆回复英王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的回信中(称敕书、敕谕,表示对下属的命令),概要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今尔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

「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并告诫英王,如果英船驶至浙江、天津,清朝必定驱逐。以上整体的应答,和乾隆皇帝席散后那句诗的诗意,倒吻合一致。马戛尔尼的浩大使团等一票人士,能不铩羽而归,都灰头土脸地,返回英伦。为什么英国人要用热脸去贴清朝的冷屁股呢?原来和前述的「马百万」游记有关。在公元1792(清乾隆57)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启航赴中国前,欧洲受「马百万」游记影响,近乎疯狂的「中国热」已经百年。

在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欧洲社会各界热衷于模仿中国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以致形成一种被称为「秦汉风」(Chinoiserie)的时尚。这时尚直接导致了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商品大量涌入欧洲,现在的丝路,目的地岂不都在欧洲,让当时从事中欧贸易的商人们大发横财。

前文提到荷兰在公元1602(明神宗万历30)年,学英国设立东印度公司,90年后的公元1692(清圣祖康熙30)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赢利总额,已超过1亿法镑,远把英国经营印度的东印度公司,甩在后面一大截。英国于公元1784(乾隆49)年击败荷兰取代为海上霸主,眼看着这巨大的商业利益,当然要派使臣前来用热脸贴冷屁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