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未酬邦国中兴之14(朱伟岳)
黄埔军校创办人孙中山、校长蒋中正、总教官何应钦、教务部主任王柏龄合影。(中央社)
到1949年7月下旬,先父朱浩怀的入台证已寄到汕头友人处,我们四兄弟分成两批,我和三哥伟陵先乘商车到梅县,六弟伟湘和四哥伟潭隔两天前来。伟潭把新收到的稻谷全部卖掉,得银元4元,变成我们兄弟四人的沿途零用金及服装鞋袜购置费。
到梅县后在梅县的朱家祠堂集合,有继母慧珍夫人,带着八妹伟圆,九弟伟训,十一妹伟凤(时一周岁许),养女袁淡莲,加我们四兄弟共为9人。九人之行,要由梅县到汕头市。在那个年代,这不算短距离的家庭旅行,在没有便捷的旅馆、餐厅和今日旅行箱等包装工具,是怎样出行的呢?
首先我们要带垫被、被子(或毯子)、蚊帐被单,一般是两人一整套。这一套东西,先用一张够大的油布铺在地上,然后把垫被、被子、蚊帐以及二人的衣服等叠层铺上,最后像折被子一样连同油布折妥包好,再用一根够长的麻绳捆绑起来,捆绑用一定的十字纹法,虽经摔跌,不会松开,这是一个古法旅行包,像是个超级大馒头,重约10-15公斤之间。
我们到任何地方,不管是地板或泥土地,打开这个超级馒头包,就变成舒适的旅行卧榻,睡前摊开,睡后收起,干净而俐落。我们9个人,自然有5个这样的大包。另外有两个箩框,一个箩框装一个中型炭炉,连同火箝,扇子、引火的细木及木炭,另一箩框则装锅碗瓢盆筷抹布等杂物,哪里停下来,哪里就是卧房兼餐厅。我们9个人,起码有这7七大件,除此以外,就是身上的单衣单裤。幸好那时没有照片,否则我们那一行的模样,今天能见人乎!
梅县县城一侧是梅江,从梅江下溯到大埔县的三河坝;三河坝是大埔县境内,汀江、梅江、海潭河三水汇合而成韩江的起点。韩江的起名,来自大文豪韩愈,自古以来就是粤东水路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清朝时期重要盐运枢纽。民国7年(1918),孙中山曾亲临三河坝慰劳驻军。
民国8年(1919),孙中山经过反帝制,反复辟等诸多事件后,于10月10日,改组中华革命党,扩大吸收党员,成立中国国民党。所以加上「中国」两字,以与民国元年(1912)之国民党区分,或亦认为以建民国以进大同的主张,值得其他国家参考山寨。
在中国国民党总章中直言,中国国民党以实施三民主义、创立五权宪法为目的。为援引增强建国的力量,民13年(1924)1月20日,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孙中山的三项主张,即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以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胸怀,基本认同马克思的共产目标,但不认同其所主张的方法。
孙氏说:「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种毫不合时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中共党人称这三大政策为新三民主义,但历史学者余英时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国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手稿真迹。(国民党提供)
余英时指出孙氏的三民主义,是斟酌当时西方思潮和中国文化传统而得出的一种综合判断,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放特性。譬如三民主义中有实业计划的主张,原则是要兴实业,兴实业的方式可以用公营方式,也可用私营方式,是开放性的,但视当时何者于国于民有利而定,并非铁板一块,强定为全公营方式或全私营方式。故余氏认为民13年(1924)1月国民党的三大政策,在援用苏联及共党的助力,加速达成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的建国目标。
这两党的合作有多深入和多普遍呢?试看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25名中央执行委员会中,有3人为共产党代表党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农民部部长谭平山;中共创始人之一,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中共北京执行部青年部部长于树德;此处所谓代表党员,谓指代表中国共产党前来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中央执行委员会3位常务执行委员中,有1名为共产党代表党员(谭平山);中央执行委员会17名候补委员中,有8人为共产党代表党员(浙江中共党员沈定一;湖南中共党员林祖涵;中共中央委员毛泽东;中共直隶省党部于方舟;中共中央委员、上海大学教务长瞿秋白;中共北方区委韩麟符;中共中央委员张国焘)。
不仅如此,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亦即国民党总部内的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宣传部长都是共党人士,于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国民党各级党部,都由共产党员和国民党中的左派即亲共亲苏势力者所掌握,就很正常了。
(朱伟岳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