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中共迈出长征的第一步──未酬邦国中兴之24(朱伟岳)
毛泽东等与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合影。新华社发(新华社)
民国21年(1932)5月《淞沪停战协议》签约后,国府遂重新开始筹备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蒋介石又亲自挂帅出征。国民革命军首先将重点放在周边较弱的鄂豫皖苏区和湘鄂边苏区的进剿上,在成功地将两地红军击败后,于民国22年(1933)2月起就逐步集中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进攻。
这第四次围剿之时,共党方面,原来在中央苏区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国民党的蒋介石一样,也面临了差不多的内部倾轧;在民国21年(1932)10月共党的宁都会议上,毛泽东被解除军权,毛氏乃托病隐居于闽西长汀。其时在江西的中央苏区领导人变成民国22年(1933)1月7日刚刚从上海迁来,共产国际委派的博古(1907.6.24-1946.4.8,本名秦邦宪,字则民,博古为化名,江苏无锡人),但前线实际的指挥者还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和政委周恩来。
博古主张坚守阵地,这一主张遭到当时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和常委罗明(1901.12.?-1987.4.28.,原名罗善培,又名罗亦萍,广东大埔人)的反对,上书直言中共中央局的决议乃「空洞说教」,博古读后起草《中央局关于闽粤赣省委的决定》,指责以罗明为主的「机会主义」为罗明主义,随后开展反罗明路线运动,许多红军基层和前线干部都遭牵连撤职,包括张鼎丞、刘晓、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等人。
然而前线的吃紧,使没有军事经验的博古,完全仰赖朱德、周恩来等游击专家对付国军,以至国府中路主剿部队,差不多有3个师又被红军全歼;而正在此时,日本以热河省地方官员表示归附满洲国为由,与满洲国伪军进军热河,热河省长汤玉麟不战而逃;之后日军进攻山海关以及长城各隘口,蒋介石不得已立即结束第四次围剿返回南京,处理长城一线抗日战争事件,于是红军又获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在民国22年(1933)5月31日,亦即国府结束第四次围剿两个月后,国府在攘外必先安内的逻辑下,和日寇关东军签订了颇屈辱的《塘沽协议》。这个协议签完后,国府在北方的军事压力解除了,蒋介石马上在是年10月,亦即第四次围剿失败后的第七个月,集结100万兵力(含50万中央军),对中央苏区作第五次围剿。
第五次围剿自民国22年(1933)10月17日开始,到民国23年(1934)10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撤出中央苏区时结束,历时几近一整年(363天)。国民政府军队经历过四次红军的游击战术以后,也增强了应对经验,决定采用优势兵力,以碉堡持久战的方式,和红军周旋。红军领导人博古则因第四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误认为国共双方最后决战的时机已经来临。而且民国22年(1933)秋,共产国际派来军事顾问李德支持中央苏区,基于对共产国际洋和尚的全心信任,博古乃放手让李德参与军事决策;然而仅参与过欧洲战场的李德,并不了解中国战场尤其游击战的特点,和周恩来及红军将领如彭德怀等合作非常不顺,将帅竟不和起来。而蒋介石则改采持久战和堡垒战方式,以战术防守,战略进攻为方针,逐步攻占中央苏区所据各县市。
正在此时,在民国21年(1932)一二八事变中,以骁勇善战而声名大噪的抗日军队第十九路军,自国府和日寇签订《淞沪停战协议》后,从上海调到福建的剿共战场,总指挥蒋光鼐同时兼任福建省主席。但第十九路军官兵中,不少是愿意和日寇拚命,而不愿意和中国的红军作战,这种不稳状态被蒋介石所悉后,曾派要员林森等前往安抚,但终究失败。
第十九路军蔡廷锴、徐名鸿等将领乃以联共、反蒋、抗日为名,在前线与中共展开和谈;民国22年(1933)10月中旬,十九路军代表徐名鸿与红军代表潘汉年签订了《抗日反蒋初步协议》,双方取得停火。至11月20日,「闽变」正式爆发,在福州的「第三党」(指国民党、共产党以外的党)举行「中华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决议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更改国旗为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同时废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并推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蒋光鼐、蔡廷锴及黄琪翔等为政府委员。
1968年4月25日﹐著名抗日将领﹑爱国民主人士蔡廷锴逝世,享年76岁。他曾任第十九军军长兼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时,率十九路军进行抗战。1933年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员。1935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为负责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军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在两广指挥对日作战。历任大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是1964年7月14日蔡廷锴在北京庆祝解放军第三次击落美制U2飞机胜利大会上讲话。(图:新华社)
之后即与江西中央苏区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签署协定,停止军事对抗和开始经济合作。22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成立,以李济深为政府主席,陈友仁为外交部长,改年号为中华共和国元年。24日,成立生产人民党为执政党。但是在福建因「闽变」而成立的人民革命政府,不仅未能得到国民党内其他势力的支持,连当时由共产国际派掌权的共党中央也不认同,在这情况下,蒋介石在民国23年(1934)1月调8个师的陆军进入福建,并令空军和海军配合攻击。
十九路军迅速溃散,1月21日,十九路军余部通电拥护中央,「闽变」前后不足两个月而正式落幕。十九路军余部改编入剿共部队中,和其他各路国军继续攻击中央苏区红军。
民国23年(1934)4月27日,中央苏区重要据点广昌失守,至9月下旬,中央苏区仅剩下瑞金附近等狭小地区;到10月7日,中共军委下令红军各部队从现有阵地上迅速撤出,把阵地移交给地方武装,然后转移到指定地点集结。14日中共中央下令各军及直属机关人员共8.6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及江西瑞金、兴国等地开往江西于都县集结,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开始了震铄古今的25000里长征;实际上也是逃跑或转移阵地,和民国38年(1949)的国军转进台湾一样的性质啦。
(作者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