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葡萄牙人开垦澳门荒地──未酬邦国中兴之46(朱伟岳)

华人俗称「妈祖庙」的妈阁庙,相传,16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在妈阁庙附近登岸,居民误指庙宇「妈阁」为当地的名称,葡萄牙人以其音译成「Macau」,澳门葡文之名因而得来。(图/中时档案照)

当孙中山于公元1866(同治5)年出生之时,葡萄牙人早已以年交500两白银,在公元1573(明万历元)年租住澳门有283年之久了。这283多年的时光,正是欧洲以商业立国的各大小国家,跨海东来追求贸易的盛世。

澳门本属香山县的土地,亦属濒海不良于耕种恶地,古称濠镜澳;在公元1514(明正德9)年,葡人欧维治(Jorge Alvares),驾海船来到珠江口屯门(今香港左侧),即和濠镜澳隔海相望之地,请求贸易。天朝上国,哪需要和远道而来的蛮夷之邦做买卖?当然碰壁。葡萄牙人眼看着这一庞大市场,怎舍得离开。故从公元1514(明正德9)年至公元1523(明嘉靖2)年约10年之间,葡萄牙人就从广东海域,向东南浙江海域进发试探,都是请求贸易,皆被断然拒绝。

然后又试探了20多年,亦即到公元1547~1548(明嘉靖27~28)年间,再度被浙江巡抚兼闽浙海防军务总督朱纨赶走,葡萄牙人被拒数十年后,无奈回到广东珠江口,在这名叫濠镜澳的半荒地上,声称借地晒货,就赖着不走,这是公元1550(明嘉靖29)年前后的事。到公元1553(明嘉靖32)年,那些借地晒货的葡萄牙人,得到当地协助葡人买卖货物,借以谋生人士之助,开始在濠镜澳长期居住。

《广东通志》中记载说:「工商牟奸利者,始渐运砖瓦木石为屋」。葡人的房屋既然有了,为了生活安全,简陋的要塞也开始修筑。这样又过了20年,到公元1573(明万历元)年,明朝万历神宗登基之际,在濠镜澳居住的葡萄牙人,以祝贺万历皇帝登居为由,主动向广东海道申报,葡方愿以500两白银为租金,年租濠镜澳这块荒地居住。

此事上报神宗万历朝廷,朝廷应允,是为葡萄牙人合法居住濠镜澳之始,这濠镜澳就是今日之澳门,和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翠亨村,中间隔着个唐家湾村,相距不足20公里。濠镜澳本为半荒地,但沿海居民建有一妈祖阁供奉妈祖祈求平安,这或许是葡萄牙人当时所见唯一有代表性的地标,故称该地为Macau(妈阁),国人则改称澳门。

葡萄牙人定居澳门后,由于贸易兴旺、聚者日众,逐渐由一贫困渔村,蜕变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在当时的明朝政府睁一眼、闭一眼式管督下,澳门成为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东西方国际贸易往来的中转港和贸易中心,前后有200多年之久,一直到19世纪中叶,英人于公元1841(清道光21)年据有香港以后,澳门的地位才逐渐让位于香港。

在当年信息流通不便的情况下,受商业贸易冲击影响最多的人,就是澳门所在地香山县人,尤其是紧靠着澳门的唐家湾村及附近一带的客家老乡们,包含孙中山的孙氏家族。香山县村落包围澳门的有唐家湾村、北岭村等,这些村民得地利之便和洋人来往较多,也冒出不少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工商业界先驱人物,开启了华夏农耕民族最早的现代化商业活动。

回顾至此,有一基本事实要向读者们叙述,那就是人类社会的组织型态,是从最初的原始游猎型社会,逐步上升到游牧社会、农业社会,而后到商业社会(有人习称为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本文皆通称为商业社会)。全世界各地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大致都属于游猎型社会,游猎型社会的特色就是,他们所吃所用的东西,100%是天生的有机产品;一个地方的植物或动物被吃完了,就要换个地方,是为游猎。全世界都是他们的游猎地,事实上是很辛苦地与天斗,而且能养活的人不会太多。其中慢慢有能干的人出来,或就是华夏历史传说中所谓的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轩辕氏之类的发明家出现,发展了动物的豢养而成家畜,植物的种植而为基本农产品食物;其中以动物豢养为主的是游牧社会,以植物的种植为主的是农业社会,这两种型态的社会就逐步出现了。

在中国及西方的历史中,游牧社会和农业社会的生存冲突,史不绝书;中国的长城,大致就是游牧社会和农业社会的分界线。从匈奴、鲜卑、羯、氐、羌的五胡乱华,到蒙古人、满洲人的入主中原,都是游牧社会和农业社会由冲突而融合的鲜活历史。

中国的农业社会,从周朝开始形塑,一直延伸发展,至宋朝时到达顶峰,一直维持到明、清甚至民国初期。其特色是,全部人民90%以上是农民,而农民之80~90%为不识字文盲;另有10%左右的人为官、吏、军人、教师、商人或手工业者等,这些人之上,由一位君主统治。

创业君主大多以打破脑袋方式登基,而后以世袭传承;何以能争夺得胜而登基呢?基本上以得民心者胜,就是那90%农民以及10%非农民们大多数的共同拥护意向,与选票无关,却又像无形的选举,如此这般,已3000年以上。

(作者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