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中科院往事追忆/核武风云在台湾(十四)(朱伟岳)

1995年,丁肇中(左)、吴大猷(右)。(中时报系档案照片)

事实上做原子弹并不一定要懂核物理,像美国曼哈顿计划负责人葛乐佛将军,就是一位土木工程军官,其对核物理的了解,一定还比不上剑桥大学理工研究院毕业的唐君铂。在会中,蒋经国部长亦示意唐氏暂保持缄默,唐氏乃隐忍未再发言。吴大猷是中国最早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的老师,美国詹森总统的科学顾问贺尼克看到吴大猷也自称弟子,故堪称台湾知识界领袖人物。

1949年国府在大陆撤守之时,知识份子几乎全面倒向毛泽东,而至国府兵败如山倒,对蒋介石而言,印象是太深刻了。吴氏既是知识界的领袖,蒋介石、蒋经国也得罪不起;吴氏既然反对,「新竹计划」当然就揠旗息鼓再说。研制核武以自保的构思,不意在内部就激起不小的反对声浪。唐君铂立即与柏格曼商议,于呈报二蒋后,于民57年(1968)间,在中山院内增设化学研究所(注十四),从事化学战的研究,亦可作为后备的报复力量。而核武计划,事实上已骑在马上,而且在进行之中。

幸吴氏祗反对核武,未反对原子能研究。蒋介石乃依吴氏建议,将中山院内之核能研究所,划归行政院之原子能委员会,而由唐君铂,另编拟设置一座研究用核反应器的计划,也就是民59年(1970)的「桃园计划」。「桃园计划」事实是把原来系统性的「新竹计划」拆散,分段执行,规模上也缩小一些。桃园计划的主体是一个4万仟瓦功率研究用重水反应器,改向加拿大核能公司采购,费用是美金400万元。和加拿大核能公司签订购买合约的时候,唐君铂坚持不祗买一座反应器,还包含反应器的设计、建造、安装、运转等整套技术知识(know-how)在内。

所以核研所选派了38位各门各类的科技专家,前往加拿大核能公司参与设计制造工作。而后与加拿大人员一同回到台湾的核能研究所,建造并安装这座反应器。桃计反应器于民61年(1972)1月临界运转,台湾不祗迈出了核武正式的第一步,中山院核能研究所也正式具备了自力兴建核反应器的能力。紧接着和法国合作的铀燃料棒元件制造厂完工,其他核武试爆所需的高爆炸药、高速照相、爆炸模拟等相关技术,也陆续成熟。

到民65年(1976),核研所的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内,完成了自乏燃料(注十五)中提取钸金属的程序与方法。于是一个名为「新新计划」的钸提炼先导工厂,也在核研所内兴建完成而成功运转。这是核武的关键性一步,最后就是核弹试爆了。不过走以色列的路子,也并不一定非要试爆。这时,蒋介石在世时兴建的核能一厂及核能二厂,也到达快要安装炉心燃料棒的时候。美国感觉到台湾核武发展太过快速,而且潜力又相当雄厚。美国国务卿季辛吉征得福特总统同意后,训令国务院台湾事务科科长李文,专程赴台,联同安克志大使向国府表达严重关切。

注十四:

化学战研究,是柏格曼教授的本行,亦系以色列强项之一。柏氏曾推介不少以方专家前来中山院化学所协助推展研究项目。唐君铂二公子唐嘉滨,即赴以色列魏玆曼研究院进修,并获博士学位后返国入化学所工作,卓具贡献。

注十五:

乏燃料(spent fuel或irradiated fuel)指反应器(或原子炉)中已烧过而汰换下来的燃料棒。但乏燃料不像煤炭烧过后成为煤渣,还是富含如U-235,Pu-239,U-233之类放射性物质,可以回收使用。乏燃料虽自原子炉中取出,不再燃烧了,但乏燃料中仍残存放射性的衰变性能,会继绩产生少许余热,故乏燃料一般要存放在水池中,有赖水池中的水来降温,以策存储安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