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雄风飞弹国庆初亮相──台湾的飞弹脚步之6(朱伟岳)

陆军国造「雄蜂」飞弹亮相。(中时摄影组摄请勿转载)

中华民国67年双十国庆阅兵大典,10日上午在总统府前广场举行,蒋总统经国校阅三军部队12000多人和「雄蜂飞弹」及各型武器装备等。参加国庆阅兵大典的国军受校部队,集合在总统府前广场。(中央社陈永魁摄)

中华民国67年双十国庆阅兵大典,10日上午在总统府前广场举行,蒋总统经国躬亲校阅,受校的国军部队有12000多人,参加观礼的党国元老、政府首长、民意代表、外交使节团、各友邦庆贺团、海外回国侨团及民众团体等3万多人。图为总统领导高呼口号。(中央社摄)

1978年国庆阅兵预演(中时摄影组摄)

依惯例,总统首任就职,都会举办国庆阅兵典礼。其时台湾已没有什么新武器,可以对民心士气,提供激励作用。在1978年9月间,雄风一型飞弹又作了两次试射,都直接命中目标。中科院的同仁,还特地把飞弹击中靶舰,竟穿透而过的壮观画面拍摄下来,向蒋经国总统简报。

听完简报,蒋氏侧身问唐君铂:「君铂,这飞弹能不能参加双十阅兵?」他说的宁波官话和他老爸一样正宗。唐氏不敢冒昧回答,因为这是试验弹,没有完全定型,所以制造的数量往往不会超过3个,而且这3个中又用掉两发。

中山院的同仁看到唐院长迟疑,也看到蒋氏的热切神情,当即鼓励唐院长承担此一任务。所以,1978年的国庆阅兵典礼中,出现了由国人自制的现代先进武器「雄风一型飞弹」。这些尚只能架在军用卡车之上,暂供展示之用的飞弹,是中山院同仁日夜不停加班半个月的结果。

由于雄风计划的推动并获成功,中山院的科技斗士,像是由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成长为一个躁动的青少年。柏格曼教授虽然逝去,但中山院的科技触角,也变得更广泛而敏锐。

唐君铂指派计划处及各研究所的工作同仁,尽量向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华裔学者专家们请益,并邀请他们短期来院指导。其较为国内人士熟知者,如麻省理工微波导波管世界权威朱兰成教授、美国RCA研究室主任微波专家潘文渊、控制理论世界权威顾毓琇(江泽民、朱镕基的老师)、飞弹控制系统专家林骅、刘诒谨、洪箴,高能物理及雷达专家袁家骝(袁世凯之孙,吴健雄的夫婿)、喷射动力专家黄孝宗(唐君铂卸任后代理中科院院务,名义院长为郝柏村)等。

1981年,在唐君铂的鼓励与支持下,中山院的初生之犊们,用「创新、突破、超越」这句口号,回应蒋介石「庄敬自强、处变不惊」的叮咛,联合了空军航空工业发展中心,提出了3项庞大计划,分别名之为「天马」、「天弓」及「鹰扬」。

「天马」是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计划,其火箭推力,正好是一个中程弹道飞弹,堪称一石二鸟。「天弓一型」,则是以超越美国爱国者一型防空飞弹为目标的防空飞弹自制计划;「天弓二型」则为以冲压引擎(Ram-jet)作为动力,其速度与射程皆超越天弓一型。

「鹰扬」是一项性能与美国F-16战机相近的自制计划。当时世界各国,能在同一时间内,从事卫星发射,高性能防空飞弹及先进战机研制的国家,除了美、苏、英、法及大陆外,只有中华民国的台湾。蒋经国已经充分了解到中山院已经掌握的技术能力,所以他特别前往中山院,听取这3项计划的简报。

蒋经国当时最操心的是台湾的经济建设及政治安定,在中山院巡视的时间只能分配到两个小时。其中一小时实地视察重要的实验室、加工厂,其余一小时则听取简报。也就是说,每一项简报,只分配到20分钟时间。

这三大计划简报,每一份简报都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介绍当时各国尤其是大陆的现况,第二段落是说明已具有的技术能力及可能遭遇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第三个段落是说明需要多少预算及研制时程。

蒋经国听完简报以后,又用他的宁波官话先说了一句:「蛮好的」,接着指示可先执行「天弓计划」及「鹰扬」计划,这两项计划的初期预算计约新台币1700亿元;「天马」计划则再作研究。唐君铂奉命后,立即把电子研究所一部份主力调往台中航发中心,协助执行「鹰扬计划」。后航发中心并入中科院,其所属航空研究院则为中山院第五所即航空研究所。

「鹰扬计划」原来只有设计建造飞机本身,并没有武器系统。后来加入空对空「天剑一型」及「天剑二型」飞弹,计划名称乃更名为「安翔计划」。其配备了自制空对空飞弹的IDF战机,后来国府命名为「经国号」战机。1986年「天弓一型防空飞弹」研制成功时,正值蒋介石百岁,中山院亦将之命名为「中正100天弓一型」飞弹。

这些命名,是对蒋氏父子二人的表彰与追思。这对父子档,为建设中华民国自立自主的国防力量,提升国家工业水平,以不屈的坚持与毅力,不避艰困,不理曲辱,终其一生,一以贯之,他们确实对得起「庄敬自强、处变不惊」这句话。

(作者朱伟岳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