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蒋经国留下伏笔──台湾的飞弹脚步之8(朱伟岳)
1983年01月12日蒋经国总统坐轮椅出席国庆庆典。(中时摄影组摄)
1988年蒋经国辞世后,台湾的卫星研究继续茁壮。并于1991年,以财团法人方式,成立了国家实验室,其中包含国家太空中心。自1981年蒋经国压下「天马计划」到现在的2011年,已是30个年头。
台湾在太空研究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利用美国人的火箭推送能力,1999年首先发射了420公斤重的华卫一号卫星,2004年发射了700公斤重的华卫二号,该计划主持人陈正兴博士,即来自中山科学院。
2005年华卫三号升空,这是包含6颗各重70公斤的多卫星系统,以监测全球气象为主要目的。利用美国人的火箭送卫星上天,立法院有委员嘲笑说:「这些是假的卫星」。于是,这些很会吵架而名震国际的立委诸公,竟也通过预算,使国家太空中心自1998年起发射探空火箭。
到2010年5月5日为止,已发射7次。「探空七号」的二节推送火箭,由中山院研制,这是中山院在30年前即已具有的能力。此次发射,由私立淡江大学洪祖昌教授主持,发射的全程追踪由成功大学、嘉义大学负责,中央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及虎尾科技大学则负责通讯、结构、电脑软体设计等工作。参与实际工作的人员,全是由教授指导的研究生或大学部学生。
预计2012年发射的「探空十一号」,将是发射一枚重约30kg的卫星进入轨道。国家太空中心已向全台114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发出邀请,公开征求委托研究计划。「探空十一号」无论是推送火箭或卫星,都将全是台湾自制。
由于对卫星的研制,自然培育了岛内国际级的软件开发能力,与许多航太级元件制造厂家。加之对飞弹、战机多年来的辛勤耕耘,使台湾在高科技的系统技术能力,堪与任何先进国家一争短长。譬如最近有16个国家参与,由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主持的国际性「反物质磁谱仪二号」(AMS-2)计划,台湾团队提供的电子元件,即由中山院电子研究所研制。
2004年5月,美国任职最久的前太空总署署长高丁(Daniel Goldin)访台时即表示:「台湾是先进国家,希望台湾持续提升在航太领域的成就,为人类作出更多贡献。」老美高丁氏,应该不是很了解中国现代史,尤其是不太知道两岸隔海对峙的实情。假如高丁氏知道,台湾的先进,实源于蒋介石父子及其追随者不屈的坚持努力,高丁先生也可能像柏格曼教授一样,会对蒋氏父子崇敬不迭吧!
蒋经国在1981年压下「天马计划」,是两岸应该化剑为犁的伏笔。蒋氏选择卫星交由学术界主导,30年后的今天,似乎可以在岛内看到遍地开花的成效。台湾的将来会变成一个科技岛,不是绝不可能。蒋经国曾是一位共产党员,在他临终之前不久,他勇敢地开放两岸交流,勇敢地解除戒严,勇敢地开放党禁及报禁,把自由还给中华民国的台湾人民。
所以,台湾在可能成为科技岛之余,也可能成为一个多彩多姿的人文岛。马英九会对着蒋经国的灵位垂泪跪拜行礼,你不能说马英九情感脆弱,没有魄力,蒋经国确有他睿智感人的一面。蒋经国没有辱没他自己,没有枉做共产党党员及国民党党员。孙中山「民有、民治、民享」的口号,他努力去实现。他应是中国政治人物的一个好榜样,他是二战英雄蒋介石的出色儿子。
我平远县乡亲,曾参与中山院之兴建及工作者,计核能研究所有姚士龙(姚巨元先生长公子)、林念生(林锦敏先生长公子)、林彬(林昌绪先生公子),火箭研究所有林瑞庆(林其华先生女公子)、刘廉兴(刘塾章先生公子)、电子研究所有姚士凤(姚巨元先生次公子)、李苍松(李运奎先生公子),笔者则曾在电子研究所、计划处及天弓计划工作。
【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