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中科院往事追忆/我在飞弹系统模拟室的日子(刘锡辉)

自制武器天弓飞弹。(中时摄影组翻摄)

天弓飞弹计划

陈传镐获得博士学位返国后,主持「冲压引擎计划」。1980年黄孝宗博士年届60岁在美国退休,经介绍任国防部科技顾问,公文转至中山科学院时,由第二所二组陈传镐组长签报聘为顾问。初期在风洞实验室楼上设置办公室,邀请一些研究人员谈话,他自己介绍称为「张天锡」,没多久,陈传镐主持的冲压引擎计划升级为天弓计划,张天锡任主持人,陈传镐任副主持人。

1982年初,「张天锡」正式公开身分为黄孝宗博士,11月中科院唐君铂院长辞职,参谋总长郝柏村上将兼任中科院院长,授权黄孝宗博士代理院长。

计算机即时系统硬体回路模拟

当中科院成立「天弓飞弹计划」时,陈传镐要我负责飞弹系统模拟的工作。我当时对导引控制所知有限,不想接受这份工作。但他认为中科院人员中,他和我都是砲兵出身,应该是比较懂飞弹的人,由我负责任,他会全力支持。飞弹系统模拟的工作任务,是建立模拟实验室,用于测试飞弹系统之导引控制功能,在实弹试射之前,先行找出可能缺失,务求完善无误,才运送到南部「九鹏基地」试射。

模拟实验室主要单元为特殊性能的计算机,建立虚拟的飞弹系统,能够和实体的导引控制组合元件连结,在模拟飞行的平台上,密闭的飞行环境状况中,隔离外在环境杂讯的干扰,搜寻及锁定模拟靶机,进行追击直到命中。称为「计算机即时系统硬体回路模拟」。

飞弹系统模拟实验室的筹建经过非常困难。从人员招募,训练,建筑需求,设备获得,安装测试使用等,都要一手推动。当然,上级领导,同仁合作,及其他有关单位的支援,都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必要条件。自己因为缺乏在导控电子方面的知识,曾利用晚上带着同仁到新竹交通大学研究所修习,中科院派专车接送,每星期两次为期半年。

飞弹系统模拟工作时程压力特别大。由于实弹试射之前,有些行政作业,如试射场空域管制,预定试射日期等,都要向国防部报备,而各研发组多少都会有些时程落后的现象,累积下来,预备试射的飞弹送到模拟实验室的时候,往往已经很接近预定试射日期了。若有工作不顺利的清况,就会延迟预定试射日期。为了配合,几乎都要加班,甚至国定假日都要工作。曾经有过一次,因为工作不顺利一再的延后,中科院黄代院长连续几天的下午都会到实验室暸解状况,于是我对同仁表示「到银行跑三点半」的时间又要到了。

1985年3月22日为南海八,九号演习,天弓飞弹在九鹏基地举行第一次全弹导引控制全功能试射,当直接击中靶机的影像出现在控制中心荧幕时,试射基地发出如雷掌声,一位同仁大声的哭了起来,那是喜极而泣啊!长久承受的紧张压力,终于得到发泄,值得了!

中科院从1974年购置混合计算机起算,「十年磨一剑」,运用混合计算机功能执行天弓飞弹系统模拟,至此已经回收完整的效益,值得了!

有关这二年中科院天弓飞弹发展情况,在郝柏村《八年参谋总长日记》内亦有提及。在此特别摘取有关联的几则:黄代院长认为模拟测试已解决了困难。

1985年3月14日天弓计划南海演习,对靶机射击时,由于靶机中途坠海,故射击未能成功。

1985年3月22日,天弓飞弹南海演习全功能弹今日试飞成功命中靶机。

1986年3月26日天弓飞弹打靶成功。

1986年3月27日陈传镐少将来报告演习成果,交办发布新闻

1986年6月21日中科院将于下月中旬举行年度工作检讨会,将对有功研发人员授勋颁发奖金。指示奖金加倍发给但对外不公开。

参谋总长郝柏村视察飞弹系统模拟室。前排右起郝总长、黄孝宗代院长、陈传镐。后排右起罗顺德、刘锡辉。(作者提供)

附记:1985年中山科学研究院年度工作会报时,颁发绩优人员奖励,我获颁莒光奖章乙座。稍后不久,提升飞弹系统模拟室编组位阶,以强化飞弹系统模拟功能。我调升为比照一级单位副主任。1986年中科院再度举行年度工作检讨会议时,以陆军上校主任工程师职位,负责武器模拟设备之建立并执行模拟工作突破技术瓶颈成效杰出,获颁等同作战有功的「六等云麾勋章」乙座。开会期间我正和同事在美国出公差,返国后院长单独召见,说明这座云麾勋章是颁发给作战有功人员的,另外特别颁发奖金20万元,并交代不对外公开。

(作者提供)

飞弹系统模拟室(671馆)

混合计算机由三所迁移至二所风洞实验室是临时措施,提出筹建混合计算机实验室需求案,时任二所副所长郑毓珊上校指示加倍扩大建筑面积给「新桥计划」使用,我当时表示希望保留旁边空地,未蒙采纳。 这样的安排方式,后来执行天弓飞弹系统模拟时,即面临空地不足,无法容纳导引模拟设备之困难,遂再度提出筹建飞弹系统模拟室的建筑需求案,编列为671馆,座落在雄风计划馆(后改称为系统发展中心)正对面。副院长刘曙晞中将指示在671馆三楼设置阶梯式会议室,后来中科院对院外人士简报多半在那里举行。

此时中科院同时进行雄风计划、天弓计划、天剑计划,混合计算机实验室同时支援天弓飞弹及天剑飞弹系统模拟,因时程的优先顺序产生困扰,向代院长提出简报,余云鹏组长建议增加一套模拟系统作为解决方案,代院长询问经费需求,两位计划主持人表示可以支援,代院长以一个家庭早晨起来都是急着使用洗手间为例,即席裁决同意。

稍后二所编组调整,余云鹏组长调升为二所副所长。再没多久,中科院组织架构调整,统合雄风计划室、天弓计划室、天剑计划室、飞弹系统模拟室,成立系统发展中心,由副院长刘曙晞中将兼任系统发展中心主任,三个飞弹计划主持人为少将副主任,余云鹏先生调为中心副主任兼飞弹系统模拟室主任,我为飞弹系统模拟室副主任。混合计算机室从三所迁移至二所,暂置风洞实验室楼下,建立新220馆未留空地受到局限,再建立671馆的历程,效法「孟母三迁」后到达终点站。(下)

参考资料:郝柏村《八年参谋总长日记》天下文化出版1999年12月。刘锡辉《从荒谬的年代到吊诡的年代》秀威资讯公司出版2020年6月。

作者简介:刘锡辉,1949年被迫从军,参加古宁头战役,1954年陆军官校毕业,1958年参加八二三砲战,作战有功。1961年就读成功大学机械系及研究所,1969年进中科院工作,1972年赴美国圣母大学深造,获航空工程硕士,返回中科院工作。参与天弓飞弹、及天剑飞弹研发。著作《大变动时代的沧海一粟 刘锡辉回忆录》博客思出版2013年10月。《从荒谬的年代到吊诡的年代》秀威资讯公司出版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