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安宁日与奇恩病房8周年庆 奇美两项成果展现

奇美医院安宁缓和医疗团队,期盼安宁缓和医疗能成为民众就医的正确概念,让死者无痛,生者无憾。(图/奇美医院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奇美医学中心缓和医疗中心主任柯献钦指出,人生在世数十寒暑,辛苦劬劳打拼工作,年纪大了之后免不了体衰多病,缓和医疗的目的就在于减轻人们的病痛,最后走到生命的终点时,也能顺利度过,不致受苦遗憾,8年的时间,奇美医院安宁团队一路走来,逐渐成长茁壮。

每年10月份第二个星期六是「世界安宁日」,也是奇美医学中心奇恩病房的周年庆,今年世界安宁日的主题是:「不必在痛苦中生存或死亡」。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000万人面临生命末期,亟需缓和安宁疗护,但其中有9成(1800万人)得不到妥善照顾,而在不必要的痛苦与窘迫中死亡。就地区而论,需要安宁疗护的病人有78%是在开发中国家,更增加推动安宁疗护的困难。

安宁缓和医疗照护的先驱桑德斯女士,提出整体痛的概念,认为病人的痛苦包括4大部分:一、生理(身体)疼痛:包含全身各处的疼痛、喘(呼吸困难)、胃肠症状等;二、心理(精神)痛苦:如焦虑与沮丧等;三、社会痛苦:如经济问题、家庭问题等;四、灵性痛苦:寻找人生的意义、探索死亡的真相、寻求心灵的依归等。而此4种不同的痛苦会彼此互相影响,造成病人更大的痛苦。

即使只考虑生理疼痛,全球有75%的人口无法取得足够的止痛药物,澳洲、加拿大、纽西兰、美国、和若干欧洲国家占了9成以上的鸦片类止痛药消耗量。在许多开发中国家,鸦片类止痛药只当作手术后止痛之用。

即使在可正常取得鸦片类药物的国家,譬如:台湾,止痛医疗也不是做得很完善,原因包括:病人或家属因素─病人或家属常认为,既然止痛药无法治愈疾病,能够不吃就不吃,或者等痛到不能忍受时再吃。因为没有规则服药,血中药物浓度不稳定,导致止痛效果不好,更加强了止痛药无效的概念。

另外,家属也害怕病人止痛药愈吃愈重或上瘾的问题,其实末期病人的存活期大多小于6个月,实在不用考虑会上瘾,应以病人的舒适度为重。医疗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常考虑到鸦片类止痛药或镇静剂会抑制呼吸而裹足不前,宁愿病人痛死,也不愿因药物副作用造成死亡。其实低剂量吗啡就可以止痛与减少呼吸困难,并不会因此而抑制呼吸。政策法令的因素─ 政府为了防范麻醉管制药物滥用,规定了许多管制使用措施,如:限制非癌症病人使用,造成医疗院所保管与使用麻烦,所以几乎所有的基层医疗院所都不愿开立麻管药物,病人药物取得不便。因此,完善的止痛医疗并不是一蹴可几的,需要群众观念改变、医疗人员再教育、与法令松绑。

2008年7月,奇美医学中心的「奇恩病房」在许文龙创办人、董事会、邱院长及院内诸多同事的推动下诞生了,经过7年的努力,安宁照顾团队也由「奇恩病房」的任务编组到2012年5月安宁疗护委员会成立,做为整合相关资源, 强化院内同仁安宁照护的态度与知能,同时提升病人生命末期照护的品质。

2013年8月成立「缓和医疗中心」,其中包含癌症、非癌症、急重症与教育研究各组,不局限于服务癌末病人,期望各类疾病的末期病人都得以善终,并致力于安宁缓和医学的教育与推广,希望各类专科医师都能有安宁疗护的观念,末期病人在各专科病房就能得到安宁疗护,不一定要转入安宁病房。

加护病房与急诊是死亡率较高的单位,推动重症安宁是缓和医疗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加护病房的病人在临终前,常常全身插满管子,全身肿胀难当,令家属十分不舍。对于求生无望的病人,主动撤除维生医疗,减轻病人临终前的痛苦,避免无效医疗延长病人自然死亡的过程。

另外,站在医院最前线的急诊是重大疾病病人送医的第一现场,其中不乏符合安宁疗护资格的末期病人,但在急诊处嘈杂的环境中,病人与家属很难得到妥善的照顾。奇美医学中心也首创在急诊处增设了安宁病床,在急诊区间隔出独立的空间,当病人无法立即收治住院时,让家属有一安静的小空间可供陪伴,在急诊团队与安宁共照团队的共同照护下,让末期病人得到高品质的善终照护。

配合卫福部政策推广安宁缓和医疗社区照护模式,积极与基层院所合作,让在地医疗基层诊所、卫生所居家护理所提供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共同建构以病人为中心之社区安宁缓和医疗照护网络。

今年9月份添加生力军新聘叶正发医师为安宁病房专责主治医师。预计在明年年初,安宁病房床位可由现在的15床扩增至20床,居家照顾是末期病人最期待的顾模式,安宁居家团队的护理师成员也持续扩充到7名,安宁共同照顾护理师也扩编到5名,提供分散各单位无法居家安宁或安宁病房照顾的末期病人的协同照顾工作。

柯献钦主任指出,期勉安宁缓和医疗团队用更谦卑的态度,去面对每位让团队照顾的生命,去倾听每位病人的需求,期盼安宁缓和医疗能成为民众就医的正确概念,让死者无痛,生者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