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奇恩病房12周年 邀您响应世界安宁日

奇美医学中心缓和医学中心主任柯献钦表示,缓和医疗就是舒适照顾,安宁疗护不是毫无作为地等死,而是医疗目标的转移,不再强调治病延命,而是着重于生活品质。(图/记者林悦翻摄,下同)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国际「世界安宁日」在每年10月的第2个星期六,2020年适逢10月10日国庆日,全球安宁疗护联盟会为此订定不同的年度主题,今年主题是「缓和医疗就是我的舒适照顾」,也点出了整个安宁疗护的核心。

奇美医学中心缓和医学中心主任柯献钦指出,安宁疗护常常被贴上许多标签,例如:照会安宁就等于「没救了」、住进安宁病房就是在「等死」。所以一般病人家属不喜欢听到「安宁」,就好像敲响了生命丧钟,失去了一切救治的希望,只能在绝望中苟延残喘。

其实「缓和医疗」是一直普遍存在而且必要的,生病总会带来身体与心灵的痛苦,治疗本身也往往有其副作用,缓解这些疾病与治疗带来的痛苦,就是缓和医疗的基本目的。治病医疗则着重在改变病程,以治愈疾病或延长生命为目标。治病医疗与缓和医疗并非互斥,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只是在不同的病程阶段,二者的比例组成不同。例如:流行性感冒,给予抗病毒药物,试图缩短病程,就是治病医疗;但感冒一定会发烧、咳嗽、喉咙痛、打喷嚏、甚至全身酸痛,这时给予退烧止痛药、止咳化痰药、抗组织胺等,目的是让我们减轻症状,那就是缓和医疗。

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化慢性病功能障碍的盛行率将急遽上升,依据2013年国民健康访问调查,超过有86.3%的老人至少罹患一项慢性病,68.5%老人罹患两项慢性病,47.3%老人同时罹患3项或更多的慢性病。这些慢性病鲜少有治愈的可能,大多数的老人终身都要与慢性病共存亡,我们能做的就是减轻症状、减缓失能、促进生活品质,这也是缓和医疗的概念

许多家属会对罹病的家属隐瞒病情,特别在病人是老人家时,担心他们因害怕而失去求生意志。但这在「病人自主权利法」通过后,对本人隐瞒病情是违法的,病人自主权利法第5条明文规定医疗人员有责任「将病人之病情、治疗方针、处置、用药、预后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应等相关事项告知本人」。根据2010年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杂志(NEJM)的研究:对于末期肺癌病人,让病人知晓病情,早期介入缓和照护,反而比传统治疗更能延长病人的生命,这可能因免除了一些无效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病人反而能活得更长久、更有生活品质。

所以早期缓和医疗介入是奇美医学中心缓和医学中心的年度工作重点之一,对于晚期无法治愈的癌症,在诊断之初,仍积极接受抗癌治疗(如:化学治疗标靶治疗、免疫治疗放射线治疗)时,就导入缓和医疗的概念,不仅可以处理疾病或治疗所带来的不适,另外提早对预后有所准备,万一病情恶化时才不会措手不及。早期缓和医疗不仅适用于癌症病人,对于慢性器官衰竭的尿毒症肝硬化、慢性肺阻塞、心脏衰竭、或老年失智症也都能有所帮助。

奇美医学中心缓和医学中心也积极规划社区安宁疗护的工作,由于社会形态的变迁,目前有愈来愈多的老人家或失能者是住在安养院、养护之家里,这些机构内的住民大多是老衰或疾病缠身,常因反复感染进出急诊室或反复住院,蛮多人都有安宁疗护的需求。奇美医学中心与有意愿的机构合作,由机构护理师筛检出有安宁需求的住民,再由奇美医学中心的安宁居家护理师访视评估,探询病人/家属意愿,甚至可以在机构里召开家庭会议或预立医疗照护咨询(ACP)。

回顾走过的路,2008年7月奇美医学中心奇恩病房在创办人许文龙、董事会、院长邱仲庆院内诸多同事推动下诞生了。2012年5月设立安宁疗护委员会,2013年8月成立缓和医疗中心,下设癌症、非癌症、急重症、教育研究、早期缓和与ACP各组,整合相关资源,期望提升院内同仁安宁照护的态度与知能,提升病人生命末期照护的品质。

奇恩病房由最早的11床扩展到20床;安宁共同照顾护理师扩充到5名,提供分散在其他医疗单位的末期病人的协同照顾工作,共照师是安宁医师与原专责医师的沟通桥梁;而居家照顾是末期病人最期待的照顾模式,奇美医学中心安宁居家团队的护理师也扩充至8位,奇美医学中心安宁居家照顾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奇美医学中心缓和医学中心主任柯献钦表示,缓和医疗就是舒适照顾,安宁疗护不是毫无作为地等死,而是医疗目标的转移,不再强调治病延命,而是着重于生活品质。人生不过数十寒暑,活着的日子就该用来享受生活,而不是强忍病痛地挨命。在这12年不算短的日子里,我们深深感谢社会大众对我们的支持,让我们得以不断成长、继续进步,让更多身心灵遭受病魔荼毒的人们,能接受安宁缓和医疗的帮助而得到宽慰。

・秋冬必备润泽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