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备战是避战的必要手段(洪奇昌)

(资料照/总统府提供)

去年12月27日,台湾宣布延长兵役,美方认为「此宣布彰显了台湾对自我防卫的承诺并强化吓阻能力。」同时日本政府也在去年12月16日通过《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并提高国防预算至GDP的2%,建立军事自主反击能力,目的在因应中国对日本所造成的「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略挑战」。我们注意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对于印太国家所形成的「安全困境」,是各国相继提升战备的主因;然而我们也要呼吁,备战是避战的手段,本质目标是维系和平,而非朝军事冲突前进。

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在国际政治理论上是指,一国为保障自身国家利益及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如采取增强军力等,引发了他国的不安全感,导致也同样地采取强军以因应可能的威胁,故而形成军备竞赛、推升紧张情势,甚至导致热冲突的敌意螺旋。

观诸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趋势与印太安全情势,北京向来将军事视为政治力的延伸,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框架下,以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到2049年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路线图,为实现民族复兴概念下,建构中美大国关系格局、解决台湾问题等阶段目标提供战略支援。

换句话说,无论台湾政府是否主张独立,中国都会基于其国家战略,掌握第一岛链为其近海海域的战场环境、展现国力存在和军事现代化等目的,持续发展其军事力量。而中国在台海、东海、南海区域的军事加压是一无法回避的必然,此正是当前印太区域安全困境的根源。

当然,中方会声称其建军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而非侵略;但鉴于美中全球战略竞争格局、中方持续强化建军动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包括两岸政治争议历史问题,印太诸国相继升高军事准备与提升国防意识,自是安全困境概念下的理性选择。毕竟「不独就能止战」、「不挑衅就能止战」对台湾都是高风险的假设,而国家安全也承受不了这样的风险。

在两岸军事实力不对称的现实中,台湾所面临的安全挑战确实需要多方盟友提供支援。我们欢迎AIT在台湾宣布延长兵役后所重申的「我们(美国)遵循《台湾关系法》与『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持续协助台湾维持足够的自我防御能力。美国对台湾的承诺以及台湾为强化自我防卫能力所采取的步骤,有助于维持台湾海峡与区域的和平与稳定。美国持续支持两岸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且反对海峡两岸任何一方改变现状。」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台湾国防安全政策既要与盟邦有呼应,但仍应以台湾为主体,而非一面倒地接受「安排」。观诸美国的印太盟邦,亦是持续在自身国家利益和美国国家利益之间寻找平衡。例如韩国,美国确实在韩美安全合作过程中提及,希望韩国在台海有事时协助的可能。但对韩国而言,若在台海战争中以军事力量协助,可能给予北韩「南韩用兵」的借口,借机对韩国本土采取军事动作。

又如日本,其新修订的「安保三文件」亦有两种思考。一是日本为呼应美国印太战略,在「集体自卫」架构下,合作因应中国军事威胁。但另一种思考则认为,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实是注意到日本不能仅依赖美国协防;若要自立自强,就必须重整军备。

我们期待能够创造条件跳出安全困境,但若条件尚未成熟,那么备战就是避战的必要手段。台湾任何负责任的政党皆有责任向公众说明厘清:一、台湾国防战略是为了因应哪些台海冲突情境:境外或境内的、虚拟或实体的、灰色冲突的或典型战争状态。台湾将独立承担或需待友邦来援?二、台湾在资源有限、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国防资源投入的先后顺序究竟为何?三、在缺乏外援或外援协防不及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足够的自我防卫能力。以及如何建立因应各种冲突样态的吓阻能力?四、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需要投入什么样的资源,以及需要承担什么样的代价?

这些国家安全及国防议题,都迫切需要深入讨论凝聚社会共识,以争取全体国人的理解及社会的支持,也是全民国防的首要任务!

(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