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地缘战略危机下的外交策略(洪奇昌)

美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透露,日前在泰国曼谷与大陆外长王毅会谈时,曾深度讨论台海两岸议题并分享各自立场。(新华社资料照片)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与中共外交部长王毅上星期1月26、27两日在泰国曼谷会谈超过12小时。此外,中美两国从2023年5月发生情报气球事件后,立即在维也纳、马尔他、华府接连三次重要会面。美中如此密集的高层国安外交会谈,展现出在紧张的全球局势与美中战略竞争下,两国对于竞争管理的负责态度,并以建设性对话落实2023年11月双方领导人「拜习会」的承诺。苏利文1月30日在华府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上指出,过去1年来的「密集外交(intensive diplomacy)」有助控管战略竞争带来的磨擦与危机。

笔者对美中大国战略竞争下的「密集外交」有下列主要观察:

第一、政策目标明确。为延续并有次序地落实拜习会的共识─推动并加强美中对话与合作,从2023年5月起,美国开启「密集外交」来处理对中关系,此举并非要掩盖双方的分歧,而是透过对话沟通排除阻碍与误解,避免触发重大意外的风险。这些工作也将有助于恢复双方领导人与高层的沟通,并为推动各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做铺垫。

苏利文所强调的「密集」,并非只是形式上加强双方外交频率,而是要不断提高沟通的品质,清楚说明双方各自的立场与利益。在美中竞争的紧张关系下,这个「密集」互动不一定代表具体解决双方政治歧异或特定问题,可视为重新建立信任的过程,凝聚面对问题的共识。

苏利文指出,美国不打算在已过时的美中双边结构与机制下处理双边关系,不会仅为对话而对话,而是在「精心选择的领域」中「启动和引导一定数量的工作级别磋商」,进行有价值的工作以促进美国利益。在搁置难解的争议后,美中便可迈向事务性议题的合作,共同处理例如禁毒执法等棘手问题。

第二、透过危机下的协调(competition but coordination)落实对区域和平稳定的愿景。苏利文认为美中密集外交其中的一项成果,就是在台海未爆发重大事件的情况下,台湾顺利完成了历史性的选举。这是基于华府、北京和台北三方都针对彼此的意图,设法减少沟通失误和误解。

自蔡英文总统上任以来,全球多以《经济学人》的标题:「全球最危险的地方」来看待台海日益严峻的局势。2022年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来台,中国军演骚扰增加紧张,更升高冲突风险。然而俄乌战争、以哈冲突、红海危机等军事冲突陆续爆发后,台海仍在紧张势态下维持区域的稳定。

这显示美中尽管处在战略竞争中,仍能意识到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在彼此的分歧下,双方依旧存在缓和局势的共识。控管冲突风险不仅是两国的工作,更有赖蔡总统多年来高度理性的决断力,竭力维持现状,坚守不挑衅、不冒进的立场面对中国各种灰色地带行动的试探。

第三、维持区域稳定需要加强吓阻。拜登总统向习近平主席呼吁要尊重台湾选举,并维持台海安全;而中国选在台湾选举后隔日才进行解放军东部战区演练,并促使诺鲁与台湾断交。美国与台湾并非不能理解,中国基于政治意识形态需要,必须对台湾选举结果表示意见,并施以「和平统一」的统战手段;我们也知道,中国必会不断试探赖清德总统及其团队对两岸问题的因应方式,来确认赖总统是否如选前所言,延续稳健的「蔡英文路线」。

针对中国不断强化的灰色地带战略,诚如苏利文所言,除了加强外交,也要持续投入吓阻的工作。苏利文强调,若中国持续在南海、东海及台湾海峡进行挑衅,美国「将与盟友密切合作,共同对抗并发声,谴责其对于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道和平稳定所构成的风险。」对于持续试探的行动,必须以吓阻作为积极回应。因此美国持续推动对台军售的常态化,并透过外国军事融资(FMF)等政策工具,协助台湾提升防卫力量,表达对维持台海和平的支持。

美中两国虽有分歧,犹能开启对话与合作,寻求的是竞争、协调而非冷战、冲突。两岸分歧亦然,台湾人民已用选举支持不寻求对抗与冲突的蔡英文路线与赖清德总统,也显示在台海紧张对立的现况下,两岸对话交流实为必要。

(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