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斗争 不必然走向战争(洪奇昌)
中共二十大宣示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美国的制度之争将更激烈。图为中共二十大开幕式。(新华社)
「斗争」是中共创党即存在的政治文化,最近则因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斗争精神」而再度广为热议。对台海或印太安全情势而言,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中共领导班子在二十大期间,究竟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和美中关系的本质?中共对美、对台政策是否会在斗争的氛围中走向最尖锐的对立和冲突?
我们必须认识到,从2017、202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观之,美国确实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战略对手;而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以及中共对东海、台海、南海主权议题的态度,实已是美中两国核心利益的直接交锋。换言之,美中战略竞争或者对抗,是国际政经秩序主导权、科技与产业优势、区域安全与价值信仰等深层次的矛盾。
而两岸之间最大的歧异则在于,台湾将自由、民主视为价值信仰。竞争式的政党政治和选举以及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是台湾社会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华民国以及台湾主体性的坚持,则是台湾社会在历史和现实中所形塑出的共识。这是历经自由化和民主化的台湾社会主流民意所共享的坚持。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美中台三方有着无法妥协的核心利益,对于无法妥协的矛盾,各方都有对最坏情势做打算的准备。习近平的强军路线图以及「底线思维」即是对美台斗争情势做最坏的准备;美方与印太盟邦,包括台湾,强化军事安全合作态势,同样也是因应可能的热冲突预作规画。
然而,不同利益的斗争,并不意味着终将走向战争。观诸中共《十九届七中全会公报》的表述:「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我们不意外地看到中共「敢于斗争」的讯号,但我们也应同样关注「保持战略定力」亦是中共领导层重点把握的分寸。
美中战略关系是核心利益的对抗与竞争,但「和平」同样是值得两大强权合作的核心利益。可以理解,10月31日中国大陆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美国务卿布林肯在二十大后首次通话,据新华社报导,王毅在通话中认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稳定发展轨道不仅符合中美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美国国务院新闻稿则提及,布林肯在通话中讨论了「保持开放沟通渠道和负责任地管理美中关系的必要性。」这是美中试图和缓紧张情势的讯号,既为了G20拜习会作铺垫,也反映出美中两国都不想在当下对撞的氛围。
对两岸政府、社会而言,即便我们无法否认歧异和斗争的存在,但「和平」同样是两岸共享的利基。换言之,台海两岸同样有重建畅通管道,并负责任地管理两岸风险的需要。面对两岸不对称实力下的竞争情势,我们不扩大恐惧,也不抱持天真幻想。想要争取和平、避免战争,能够操之在我的,一方面需要持续地释出善意,争取交流与对话的契机。一方面则需要做好准备,共同凝聚社会民心最大程度地团结,共同强化安全防卫和产业经济韧性,这是台湾在国际变局中,维系主体性,寻求两岸和平解决争端的底气。
(作者为海基会前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