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尹锡悦战略清晰路线的挑战(洪奇昌)

韩国总统选举当选人尹锡悦。(图/美联社)

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尹锡悦以些微差距赢得第20届韩国总统大选。更令人注目的是,尹锡悦发表胜选感言后不到5个小时,美国总统拜登便已通电祝贺并邀请尹总统访问白宫。相较美方对前几任韩国总统当选人致贺电的时间,相较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贺电送达的时间,此次美方贺电可谓「火速」;显见拜登政府对尹锡悦政府的外交政策多有期待。然而,尹锡悦总统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国内朝小野大的格局,外部的北韩动态、韩中经贸镶嵌程度等复杂因素,皆是对政治素人尹锡悦的试炼。

首先,尹锡悦在总统大选中仅以0.8%的得票优势险胜对手,而尹总统所属政党「国民力量党」在300席国会议员席次中仅占110席,在野的共同民主党则拥有172席的绝对优势。换言之,未来尹锡悦政府的外交政策能否落实「亲美路线」以及「对中、对朝强硬」的转向,首先就得面对韩国社会的分裂和国会朝小野大的困境。

第二,尹锡悦政府的北韩政策相较于文在寅政府更为强硬。虽然尹锡悦准总统曾表示「随时敞开对北韩的对话大门」,但他也强调「决不为重启对话而先放宽制裁,等待北韩出于自身需要、主动地回归对话。」

值得注意的是,尹锡悦总统所谓「等待朝鲜出于自身需要、主动地回归对话」的策略、是以「和平来自于能够遏制对方挑衅的力量」为理论基础,为此尹总统强调提高韩国防空和导弹防御能力、深化美韩同盟以加强对北韩威慑。尹锡悦甚至表示,「若朝鲜出现意图攻击南韩的迹象,他将采取『先发制人』策略」;此外,尹总统也支持对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及其政权施以制裁。

然而尹锡悦总统跟金正恩总书记「比拳头」的较量,终究必须考虑北韩的核武因素。在朝鲜半岛尚未落实无核化前,北韩永远有可能以核武或者传统冲突手段作为筹码,而韩国若在威胁中决定先发制人,那么衍生的结果恐怕是扩大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区域情势的紧张。

第三、尹锡悦的中国政策乃是美韩同盟承诺的衍伸。2021年7月14日尹锡悦以总统候选人身分接受韩国《中央日报》专访时便曾表示:「韩国的外交安全必须以巩固韩美同盟为出发点,韩美关系应该是不变的常数。」、「当拜登政府下定决心要用尖端科技对付中国,并以美国为中心制定相关标准,那么韩国就不能坚持模糊不清的外交路线,应秉持战略清晰对企业释放出信号。」

然而尹锡悦政府的「战略清晰」路线究竟能落实到何种程度?毕竟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而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据《韩美日对中国进口依赖度的现状及课题》报告指出,韩国在零组件、原物料及中间材料等领域对中国的依赖度已达29.3%、27.3%,高于美、日。

不仅如此,上述报告也指出,关键产业供应链部分,韩国对中国半导体供应链的依赖程度为39.5%,是日本的2倍多、美国的6倍多;对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的依赖程度为93.3%,为日本的1.5倍、美国的2倍多;对中国医疗品及医药原料的依赖度为52.7%、对中国稀土依赖度则为52.4%,均远高于美、日。

换言之,若尹锡悦政府旗帜鲜明地转向「亲美反中」路线,不仅韩美军事合作可能挑动中国的敏感神经,韩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也可能会变成中国的制裁武器。尹政府能否承受得住外交政策转向后对韩国产业经济所造成的冲击?

持平而论,韩国大选结果是1987年韩国修宪开启公民直选总统后,进步派与保守派之间第四次和平政权轮替,实可谓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的典范。而尹锡悦总统如何展现政治智慧,修补社会裂痕,突破朝小野大格局,实践韩美同盟「战略清晰」,以对中、对朝「尊严的外交,强大的安全」等政策主张,更值得台湾领导人关注与借镜。(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台湾产经建研社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