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急诊壅塞 医疗沉疴(沈政男)
除了提升健保预算,也应检讨给付标准,才能改善急诊的人力供给。图为示意图,医院急诊室走廊。(王英豪摄)
急诊壅塞已是台湾医疗沉疴,近1个月来雪上加霜,甚至传出有病人在急诊等待就医,「心跳停止才被注意到」。
急诊壅塞有远因与近因,以近期状况来说,此波新冠疫情导致单周感染人数达13万,中重症人数近千,不少民众对疫情仍感焦虑,一发烧就看急诊,当然造成急诊负荷增加。还好目前已达高峰,再过1、两个月此一近因就会改善。
各大医学中心急诊即时讯息显示,只有一项数据持续维持两位数,也就是「等待住院人数」。急诊留观床位有限,如果住满,就得利用走道,甚至候诊区,让急诊室变成难民营。在医学中心,隔夜待床几乎是常态,少数病患甚至超过48小时才能住院。这些候床病患让急诊必须负担住院照顾工作,而如果病情突然恶化,医疗人员更得驰援,造成看诊与留观两头烧。
虽然如此,许多民众仍希望到医学中心看急诊,原因就出在大家欠缺疾病分流概念。为了挂医学中心名医门诊,甘愿漏夜排队,当然看急诊也要选最大间的才放心。台湾地小人稠,各大城市都有不到半小时车程的医学中心,而医学中心也有营运压力,使得分级医疗在台湾成效不彰。在医学中心待床的病人,不少都可以转往社区医院住院,但病患与家属就是宁愿留下来待床。
老年病患使用急诊的比例高于全人口,而随着人口老化,急诊壅塞只会愈来愈严重。老年病患常合并失智失能,送来急诊以后,如果找不到照顾人力,或者在病房出现谵妄等并发症,都会让医院床位更难流通。
有人以为护理人力不足是急诊壅塞的原因,并贴出「一个晚上需同时救治多名急重症病患」的忙碌照片为证,然而急诊壅塞跟交通雍塞一样,尖峰与离峰时刻差异甚大,不可能整天都以尖峰状况部署医疗人力。急诊壅塞的原因之一,不就是不少民众以轻症就医吗?
急诊壅塞跟交通雍塞一样,要彻底改善就必须投入更多基础建设,比如医学中心若能把占床率压低,保留一些空床供急诊使用,便能减少待床时数;因应急诊尖峰离峰需求差异,若能有预备人力,随时支援,也能适时救急。
不少送到急诊的老年病患都有长照需求,送来住院就能纾解照顾压力,这时需要医疗与长照密切整合,但在台湾仍明显不足;要减少老年病患送往急诊,可发展在宅医疗与居家护理,及早发现异常,在家就处理妥当。
医界长期呼吁,应提高医疗花费的GDP占比,其实更严重的问题是医疗价值并未有效反映在医疗价格。以急诊来说,同样病况,急诊的医疗成本明显较大,就好像在路边修车的成本高于在修车厂内;除了提升健保预算,也应以经济学原理检讨给付标准,才能改善急诊的人力供给。
(作者为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