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蓝白合 无关宪政体制(施正锋)

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左)、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右)蓝白合默契渐成形,但仍有议题须磨合。(资料照)

近日面对蓝白合的压力,柯文哲老生常谈联合政府。由于我们并非采行内阁制,也就是组阁不需仰赖掌控国会过半席次,那么,除了对于「民选皇帝」现况不满,因而对于内阁制有所憧憬,难道另有弦外之音?

内阁制的精髓是行政与立法合一,由国会推派总理,万一最大党没有过半席次就必须组联合政府,君主或总统只是虚位国家元首。总统制强调行政与立法分立、各自对选民负责、相互制衡。双首长制是民选总统加上国会推派总理,有些国家运作像总统制(俄罗斯),也有像内阁制(爱尔兰),更有相互拉锯的(乌克兰)。

《中华民国宪法》文本是双首长制,然而自从1997年修宪,总统任命阁揆不需国会同意后,就是如假包换的总统制,阁揆俨然是总统的执行长、民怨的出气包。大体而言,执政党选得那么辛苦,当然是偏好现行体制,而在野党不约而同倡议内阁制,自然在讲天空的彩虹;至于民选总统去国会备询,那是天马行空。

在民进党内,自信有合纵连横的施明德主张内阁制,许信良认为民进党执政的捷径是双首长下组阁,而陈水扁以为只要总统直选不是绝对多数,可以放手一搏。至于海外的台独联盟,留日的许世楷力主内阁制、留美的张灿鍙推总统制,而黄昭堂同时有两种版本,认为让百姓去选就好,有点像到百货公司买衣服。

陈水扁总统任内一度想废阁揆,黄昭堂说怎么那么笨,出事谁来扛?他连任后推动内阁制新宪,外人以为他接着想继续当总理。学者的鼻子向来比较灵敏,正式对外公布草案竟然找不到人替总统制辩论,参与族群关系入宪的我只好充数。后来阿扁请喝咖啡,我斗胆求证,他回是陈明通求见,顺口说乐观其成。

柯文哲早先表示,当下宪政体制下阁揆更迭频繁,谁当总统都当不好;李登辉曾调侃阿扁「很会用人」,8年用了6位阁揆,然而马英九不遑多让。柯又说,目前双首长制怪怪的、总统有权无责,甚至直言执政者权责不明、宪政体制一定有问题。既然看到病征,接下来是合理的病理分析,才能有效开药。

要是无法修宪废掉阁揆,或改弦更张为内阁制,柯文哲耿耿于怀三党不过半,药方是组联合政府、阁揆由国会最大党推荐。不过,美国战后以来,有半数的时间是朝小野大、政府运作看人,不少选民还刻意分裂投票促成制衡;其实,说服反对党更是领导力的展现,而不是凭借全面执政贯彻意志力,这无关宪政体制。

除非出于权宜,要是目标是团结台湾、政局稳定,有所谓「大联合政府」用来培养朝野互信、化解社会分歧,特别是在过渡时期,称为「协和式民主」,不管何种宪政体制。值得一提,在内阁制之下并没有制衡的概念,反对党在国会狗吠火车,仰赖沸腾的民怨换人或换党,可能付出的代价是政权更替频仍。

不管是恢复阁揆同意权,或总统前往国会做国情报告,都无关痛痒;只要党籍立委心中只有党纪、没有民意,就不可能有国会制衡。至于要和或合,那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