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花5千亿台币! 陆「人造太阳」蒸汽冷凝罐运法国
由中国大陆制造的4座核压力设备不锈钢蒸汽冷凝罐(VST)在江苏省张家港装船,近日启程运往位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工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总投资150亿欧元(约台币5423亿元),项目使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EAST)来呈现大规模受控热核聚变反应,俗称「人造太阳」,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科学研究合作项目之一。
中国大陆首个通过公开招标的国际「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项目,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与苏州天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同合作,运用4台属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核二级压力设备的蒸汽冷凝罐,先后完成了压力试验、真空试验、氦气检漏试验、千斤顶试验、吊耳载荷试验跟叠装试验等验收试验。
据《香港文汇报》报导,作为联合项目团队负责人,中广核工程公司设计院副院长高峰表示,项目的顺利交货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在设备制造、项目管理上的能力,「4台VST设备共焊接163个接管,设备环焊缝总长超过400公尺,交货周期仅为15个月,是同类型核电设备交货周期的一半左右。」
▼由中国制造的4座核压力设备—不锈钢蒸汽冷凝罐(VST)。
报导提到,这是中国企业首次竞标中标ITER项目并完成设计制造,在2016年5月经国家科技部推荐,中广核工程公司牵头天沃科技组建联合体参与了ITER项目的VST设计供货项目的国际招标,最终击败了来自义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的众多竞争对手,成功得标。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总投资150亿欧元,建造期超过十年,项目以超导托克马克装置(中文名称为东方超环,简称EAST)实现大规模受控热核聚变反应,俗称「人造太阳」,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学研究合作项目之一。
ITER项目集合当今国际上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首次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聚变实验堆,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应用的关键一步,备受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工人们正在焊接VST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