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不止一种幼儿园 国外热衷把孩子"扔"到户外

今冬的北京,雾霾似乎少了些,空气却透彻到令人骨寒,折叠中的北京渐渐成了全民舆论风暴中心,豫章书院携程红黄蓝事件有些恍如隔日,横行的妖孽惊呆中国,回想当年小编在幼儿园,因为裤裆里拉粑粑而被扔在门口,站等父母来清理的场景,那时的老师简直是真爱

关于虐童现象的追溯,不可避免地上升到一个靠舆论并不能解决的困境,幼儿园之外,我们又能怎么办呢?从小被教育“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或许我们应该了解下别国的做法,把孩子“扔”到大自然,而不是囚禁在幼儿园。

德国森林幼儿园 没有边界校舍

德国,一个森林里走出来的民族,偏爱“森林幼儿园(Forest Kindergarten)”的模式,别问小编森林有什么好玩,那只会凸显你没爬过树的悲哀,当然在这里,森林幼儿园并不是特指。它还可以是一块田园、一家公园,一片沙滩,再加上变幻无穷的大自然,这样的组合,岂是一个人工迪士尼乐园可以比拟。

他们一般不以年龄划分班级课程。而是强调社会教育(Social Education),注重群体生活。没有屋顶,没有围墙,没有教室,没有既定课程。孩子们几乎一年四季都在户外玩耍,爬树、捉蜗牛、玩泥巴、捉迷藏、唱歌、听故事、丛林探索......,多接触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循环变化,那可是真实可触摸的。这里没有教师的装模作样,只有成年的亲密朋友,大家一起策划不同的主题活动,寓教于乐,寓乐于自然,释放孩童玩乐天性远大于仰望老师,聆听ABCD和加减乘除的枯燥。

日本:三十多年经验 打造完善的自然教育体系

从三十多年前第一所自然教育学校起发展到至今的3000多所,日本民族对于户外和自然有悠久的认知历史,但相比侧重于户外运动和实践的普及欧美,这里的父母更愿意在户外中教育孩子如何去观察一朵花记录一个植物,对自然的感知和环保是他们的核心基石,颇有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韵味

美国:走出温室,期待更多的探险和世界

事实上,美国的的课堂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已经足够重视,自然教育更多的是作为课堂之外的补充,以期让在温室中成长的孩子有更多冒险的机会,在美国,每逢周末和假期,家长带着孩子进行户外探险的场景随处可见。喜欢在营地里度假的家庭,更是把孩子从小就和大自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每天跋山涉水、在森林里进入梦乡的孩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和他们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同理心远超同龄人

中国:消除功利性,自然教育不止是回归自然

回到我们的土地,蓬勃发展的自然教育似乎正在拯救很多困于课堂的孩子。旅行社俱乐部亲子机构……,与自然教育挂钩便可称得上是“先进理念”,殊不知,把家长和孩子扔到户外徒步登山,摘几朵小花,找一位所谓博物学家,认几棵植物……,即完成所谓的自然教育,孩子们也只是会“好美”“好漂亮”这些简单粗糙的感受。“户外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感受力”,这一句可谓一语中的。一些小孩可以背下整本昆虫图谱,但却可以随便踩死昆虫。没有情感的激发和共鸣,知识再多,也无用。

功利化的环境正在摧毁自然教育的初衷,千篇一律的模板化课程大行其道,这可不是单说教育机构,很多家长的首要问题是“到自然中体验有什么用,锻炼什么能力,获得什么知识,有什么速成的办法”。现阶段,父母和机构应该先好好学习。前不久的一对父子,便因此引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