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署护航伪鲜乳

(示意图/本报系资料照)

政府终于回应酪农1年多来的诉求,有意修订乳品标示规定,惟从食药署推出的草案观之,根本没有解决进口「伪鲜乳」的问题,反而产生误导效果。

外国乳品企业为将乳品销售至台湾,就必须进行有别于在自己国家的程序,如超高温杀菌,始能大幅延长有效期限达90天之谱,同时也造成养分流失,实难与新鲜画上等号。然依我国《鲜乳保久乳调味乳乳饮品及乳粉品名及标示规定》,仍可标示为「鲜奶」。如此不合理的乳品分类明显不当,因此酪农与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政府修正规定。

卫福部近日预告修正草案,有关进口「伪鲜乳」的问题,食药署新增延长保存期限鲜乳品名标示,如以适当温度及时间组合进行热杀菌处理,无菌充填,保存期限30天以上,品名应标示为「延长保存期限鲜乳」、「长效鲜乳」、「ESL鲜乳」。

该草案可谓治丝而棼。首先,是硬套上「鲜乳」二字。顾名思义欲使用「鲜」,就须符合新鲜为前提。进口乳品无论是采取何种杀菌方式,是否无菌包装,经过海运数十天的运输,已无新鲜可言。多数人不解这类的外国乳品,为何硬要套上鲜乳二字?

其次,是以30天为门槛。国内鲜乳保存期限多是2周,食药署大可以此做为鲜乳门槛,但该署却提出30天的标准,草案说明也没提出任何解释。无形中将鲜奶的保存期限大举放宽,即使距离我最近的日本乳品保存期限也难以达到,此举难道是鼓励国产鲜乳放宽保存期限?

第三,ESL鲜乳。该草案新创设「ESL鲜乳」,恐是最让人疑惑的名词,ESL应为Extended Shelf Life milk的缩写,也就是延长保存期限牛乳,产品标示就是要让消费者可资分辨,使用鲜有人知悉的英文缩写名词,完全违逆修订意旨。

由上述分析可知,食药署草拟的方案为进口乳品创立的3个新名词语意不明,消费者无法知悉其意涵,让消费者益加混淆。其作法可谓是全力为外国乳品护航,想尽办法将进口「伪鲜乳」正名为「鲜乳」,提高其在国内的竞争力,让消费者误以为进口乳品品质更优于国产乳品,将对国产乳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2025年纽西兰进口乳品即将全面零关税,政府漠视酪农生存危机,还在此时坚持修订扼杀国产乳业生机的乳品标示规范。再次呼吁赖政府,请给我们一个非要力挺进口伪鲜乳的理由。若执政者一意孤行,酪农只能选择走上街头了。(作者为中华经济与金融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