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锋专栏》印度咸鱼翻身

图为印度裔人士出席在北市华山公园举行的「印度夏日狂欢节」。(本报资料照片)

印度裔近年在美国头角峥嵘,睥睨其他亚裔移民。甫大选败阵的拜登总统副手贺锦丽,母亲是来自印度南部的坦米尔人,川普身边的亿万富豪拉马斯瓦米及前国家安全会议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都是第二代坦米尔移民。特别是后者,他是美国当下少数懂中文的中国通,不用假手他人翻译而直接阅读中文文献。

国人对于印度的印象,除了来自《西游记》唐山藏天竺取经,再不就是采取不合作主义的圣雄甘地,近年则有宝莱坞。冷战时期印度总理甘地夫人出身政治世家,父亲尼赫鲁领导印度独立,倡议不结盟运动、周旋于美苏两强间,她则倾向苏联迎战巴基斯坦,让盘算联手中国对抗苏联的尼克森咬牙切齿。

甘地夫人作风强悍,不惜派兵攻陷锡克教徒的圣殿、造成400多人死亡,不到半年被贴身锡克教侍卫暗杀身亡,引发全国反锡克教徒报复性暴动。她的儿子拉吉夫极怞a接任总理,派军前往陷入内战的斯里兰卡维和,杠上当地的坦米尔游击队,终究死于自杀炸弹,对于以非暴力扬名于世的印度不啻讽刺。

我在美国念书只有一位印度同学,陪先生留学,客客气气,上课都穿得很正式。内人有一位同学则相当不礼貌,促狭「你何不改叫玛莉?」其实,印度人的姓跟名往往落落长,既不好念、又不好记。当时印度裔教授很少、多教数学,一位念统计的台湾留学生被刁难,真正的理由是他们痛恨中国人,大家竞相走避。

和平研究是我的研究兴趣,多年来参与国际和平研究网络,认识不少相关学者。一位印度前辈分享,当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在喀拉蚩老家当医生的尊翁如何带着家人挤牛车仓皇「逃回」印度。多年后,一位印度回教学者在年会上痛诉清真寺被焚毁,底下嗫嚅,那里原本是印度教神殿,外人听了无从置喙。

印度不含方言就有122种主要语言、官方语言23种,可见尊重多元文化不嫌麻烦,不是挂在嘴巴。多年前,我受托举办各国语言政策学术研讨会,幸不辱命邀来前述印度学者,行满功圆、宾主尽欢。去年,驻印代表处嘱咐接待印度研究生,当仁不让,至若把学术公关视为理所当然、颐指气使,难道自诩上邦?

先前研究缅甸的历史发展,对于英国引入印度人辅佐殖民印象深刻,维持治安难说为虎作伥,缅甸人罢工之际不计较工作条件填补则令人深恶痛绝。印度人刻苦耐劳、储蓄转开杂货店,一旦当地农民陷入经济困境,他们就顺势购地、蚕食鲸吞;日军在二战后期攻入缅甸,印度人紧随着英军撤走,否则也是尾大不掉。

川普首任总统将欧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调整为印太战略,也就是迷你型的区域围堵,印度咸鱼翻身。表面上,民进党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对象是东南亚国家,真正的目标则是印度,亦即「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台湾的实验室已有不少印度研究生,近日试办开放千名印度移工进传统产业,高度韧性,值得观察。

话又说回来,台湾目前的移工以印尼籍最多,有20万人、占1/3。一厢情愿,试问印尼对我们有比较友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