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政策造成教育乱象 学者:中英文双输 竞争力猛降

全教总今天召开记者会说,双语政策造成教育现场一片混乱。(全教总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政府推动「2030双语政策」引发争议,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今天召开「双语国家更名 学校乱象不减」记者会,学者批评,这项政策最后的结果不只是中英文双输的局面,更是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竞争力突落猛降的、乃至阶级固化、认同混乱的多输局面。

蔡政府原本推动「2030双语国家」政策,但引来外界批评,行政院国家发展委员会于3月28日宣布,原「2030双语国家政策」更名为「2030双语政策」,不仅在国内争议未减,欧盟及其会员国家的驻台代表日前联名致函行政院,认为台湾不该独尊英语。

全教总今天召开「双语国家更名, 学校乱象不减」记者会指出,政策虽已更名,但实质内涵与投入的经费、资源却未改变,双语政策对中小学教育现场的冲击仍是现在进行式。

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廖咸浩指出,所谓「双语政策」会把台湾变成如新加坡一样双语皆陋的所谓的「双语国家」。他强调,这种政策对学科教学的严重冲击更会从根本上阻碍知识的吸收,最后的结果不只是中英文双输的局面,并进一步造成阶级固化。

双语国家政策能否达到规画者想像中的目标--提升国际化与竞争力?廖咸浩说,国际化若意味着视野的扩大,则与英文能力的关系并非理所当然,甚至独尊英语所造成的英美中心惯性,反而易于窄化其视野,削弱真正「国际化」的可能。

台北市明伦高中英文老师陈建州表示,双语教育绝对不是提升台湾英语教育的最佳解方,更可能是一波造成台湾学生学科学力倒退和教育品质流失的疯狗浪。台湾英语教育迫切要解决的是:双峰落差与师生比问题、教学环境欠佳,以及未能真正落实听说读写并重的教学与评量。

宜兰县公正国小双语教师郑祺怡表示,双语课程教授的不是英语,而是各种不同的学科;隔行如隔山,英语教授对于不同学科现场的指手画脚常常让人啼笑皆非。

全教总理事长侯俊良指出,双语政策已经明显歪楼,出现国文老师教甄考英文、却不考中文,以及教甄双语开缺与录取率远高于一般缺的现象,充分反映出现场的焦虑,背后则是错误政策与KPI的导引,全教总除了替一般专业科目教师叫屈,更担心独尊英语的结果,浅化了学科课程,最终影响广大学子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