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动物园再传喜讯 巴拉望孔雀雉的「孔雀」蛋孵化成鸟了

(左)巴拉望孔雀雉鶵鸟;(右)成鸟(雄)(图/旅游经 提供)

【旅游经 洪书瑱报导

台北市立动物园再传喜讯,住在鸟园区的巴拉望孔雀雉夫妻终于首度繁殖成功,透过人工孵化育幼,可爱的巴拉望孔雀雉宝宝现身!早熟型的巴拉望孔雀雉宝宝活动力高,目前已经学会自行采食,一见到面包虫即会上前大啖一番,保育员还发现巴拉望孔雀雉宝宝在吃饭时非常率性,会先把饲料盆里的饲料拨出来,这样的动作却很符合牠们在野外将地面挖开找虫吃的行为。

「巴拉望孔雀雉」并不是一般人们印象中的孔雀,而是菲律宾特有种,分布在巴拉望岛的森林中。是灰孔雀雉属中最似孔雀的雉鸟雄鸟有直立的冠,眼睛上有白纹,身体呈金属绿及黑色。尾羽蓝绿色的大眼斑点,示爱时也会展开成扇状,只是不像蓝或绿孔雀的尾羽那般华丽及硕大!

许多野生动物因为面临栖息地持续性丧失与商业狩猎压力,野生族群数量不断减少,「巴拉望孔雀雉」是世界自然保育联盟IUCN所认定的易危动物。

巴拉望孔雀雉今年在繁殖季内产下了两颗蛋,但是其中一颗后期没有继续发育,一颗5月31日顺利破壳王韦政摄)

小宝宝很容易分心,有时候吃着吃着就睡着了(王韦政摄)

雏鸟初期的「铭记Imprinting」行为十分明显,只要没看到保育员的身影就会不安地大叫,非常黏人呢!(王韦政摄)

巴拉望孔雀雉宝宝遇上太阳时会斜躺下来做「日光浴」,别误会(王韦政摄)

巴拉望孔雀雉宝宝现在已经能振翅进行短距离飞行(王韦政摄)

而身在台北市立动物园这对巴拉望孔雀夫妻过去虽有繁殖纪录,可惜并没能成功带大幼雏,今年在繁殖季内也产下了两颗蛋,不过保育员观察到亲鸟的孵蛋行为并不积极,于是决定改采人工孵化和育幼。两颗蛋皆有受精,可惜其中一颗后期并没有继续发育,另一颗蛋则是在5月31日顺利破壳,而一般巴拉望孔雀雉雏鸟约二岁才算性成熟,依外型并无法看出宝宝性别,但有采羽实验室,目前已鉴定为公鸟,而目前雏鸟初期的「铭记Imprinting」行为十分明显,只要没看到保育员的身影就会不安地大叫,非常黏人!保育员除了要安抚雏鸟的情緖外,教导牠学会自己采食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宝宝破壳后的第一周,保育员每餐都要拿着摄子充当鸟爸鸟妈的嘴喙,为雏鸟示范如何啄食饲料,因为小宝宝很容易分心,有时候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另外保育员发现雏鸟双脚内侧的一趾有异常弯曲的现象,于是利用胶质软管透气胶带作为辅具,慢慢地将脚趾拉直,第二阶段再使用棉棒加强脚趾支撑的力道,透过早期治疗与复健,目前雏鸟的脚趾已恢复状况良好,并不会影响后续抓握功能。巴拉望孔雀雉宝宝现在已经能振翅进行短距离飞行,被带到户外探索时也展现十足好奇心,四处探索环境,当遇上太阳时会斜躺下来做「日光浴」,不过这可不是只有巴拉望孔雀雉才会做的行为,在鸟园区的生态鸟园中,时常有鸟类斜躺在地上,吓得民众以为牠们不舒服赶紧通报,其实都是在做「日光浴」啦!这些聪明的鸟儿,会斜躺在地上将翅膀打开,利用紫外线杀死羽毛上的寄生虫,同时也能合成维生素D增加钙质吸收呢!

疫情期间减少外出,民众不妨趁著白天阳光正好,拉开窗帘,在室内也能跟着巴拉望孔雀雉宝宝一起晒太阳!由于目前巴拉望孔雀雉目前饲养在园区后场,等疫情解封,动物园做园区调整时,或许民众有朝一日能在动物园区中,与这菲律宾特有种的巴拉望孔雀雉来场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