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空转8个月!校长到底多重要? 经费、人事一把抓
▲台大新校长管中闵目前还无法上任,校务已经空转8个月。(图/记者张一中摄)
台大自前校长杨泮池去年6月下台后,已经「没有校长」8个月,新校长管中闵的资格也还有争议,让师生们大喊「别再让台大空转!」根据《大学法》第3章规定,校长对于各院、各系还有行政人事有最后的核定权,争取经费时更是接受质询的对象,所以一旦没有校长,其实学校的运作会停摆一大半。
各大学最近都在遴选校长,但却有许多学校出问题,包含之前阳明大学郭旭崧只有「副教授」资格,还有文化大学的董事长张镜湖与新校长卢希鹏的政争;阳明大学目前校长人事案已经确定,而文化大学的聘案却还没上报,连推广教育部都欠了66万的电费没有缴。
不过对于学生而言,校长无论是谁都要缴学费,但看似没有直接关系,校长却掌握许多资源的运用跟分配;21日上凯道抗议的团队中,大部分是教授、学者,几份不同的连署名单中,也以教授占多数,就是因为教授来自不同系所、甚至也是学术行政主管,对于「群龙无首」的经费状态特别有感。
▲学生可能对校长是谁很无感,但其实校长是学校很重要的代表。(图/记者季相儒摄)
根据《大学法》规定,校长是「综理校务,负校务发展之责,对外代表大学」,因此院长、系主任、所长及学位学程主任等学术行政人员,经过遴选后,要报请校长来聘请,校务会议也要由校长来组织主持,虽然实权还是落在一般行政人员,但校长等于有最后覆核权、也是最高的学校行政代表。另外,各校校长都将「国际化」视为重要政策之一,也是因为代表学校去跟国外学校洽谈合作事项,正是校长的权责。
而高教深耕计划申请结果刚公布,台大只拿到18亿的经费、15个计划中只通过7个,虽然还是所有学校中最多的,但比以往少;一方面是高教深耕的经费本来就不如以前的「迈向顶尖计划」,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校长」的缘故,承担计划审查、审核质询的人变成「代理校长」与「教务长」,观感上当然质疑全校性计划的代表性。
▲台大自主行动联盟上凯道抗议,要求教育部还给他们校长。(图/翻摄坚守大学自主,支持管中闵院士担任台大校长脸书)
大学的经费来源,除了教育部补助、学生学费、租金管理费等杂费之外,更重要的是「自筹经费」,也就是俗称的募款能力,而这当然也是身为全校代表的校长出面,无论是提供产学合作、还是各项研究计划,或是维持校友关系等,等于同时要跟学界、企业界保持友好,这是「暂时性」代理校长无法做到的。
文化大学在校长空转、董事会恶斗的情况下,就已经有电费缴不出来的窘况,如果台大的校长再不出炉,可能在学期中洽谈国际合作、产学交换的机会,都有可能被其他学校拿走;日前《Cheers》杂志的大学办学绩效互评,由台科大蝉联第一名,其中产学合作、就业就占了很大因素,台大身为龙头,在大家竞争的氛围之下,如果没有领导人,必定会成为先被攻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