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掀学运浪潮 民众从台湾电影寻求共鸣认同

泰国今年掀起一片民主运动浪潮,讲述台湾民主运动历史纪录片在泰国意外受到欢迎。泰国民众透过电影,从中反思自身国家处境,也从中找到共鸣与认同。

今年迈入第3年的「台湾纪录片影展」(Taiwan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in Thailand)由文化部驻泰文化组和台湾纪录片海外推广计划、泰国纪录片俱乐部(Documentary Club)等多所泰国专业艺术电影机构携手,11月在泰国多个城市放映台湾电影。

纪录片一向不是主流电影市场宠儿,而政治类型的相关电影更少见于泰国电影市场,但台湾新锐纪录片导演廖建华拍摄的「狂飙一梦」,在今年的台湾纪录片影展中,意外地特别受到泰国观众欢迎。

「狂飙一梦」从两个人物视角切入,记录了1970年代台湾民主运动狂飙时期以及近40年的台湾民主发展

泰国纪录片俱乐部创办人媞妲(Thida Plitpholkarnpim)接受中央社专访时分享了她的观察。她指出,受到泰国今年学生运动的影响,政治型的纪录片特别受欢迎。

媞妲说,讲到民主政治,泰国人会想到很远的地方,例如美国欧洲。但近几年在亚洲民主运动浪潮下,讲起民主,就会想到邻近的台湾,加上奶茶联盟(Milk Tea Alliance)的议题,对泰国人来说,民主不再是远在天边,「能参与、有感觉」,所以愿意花钱电影院看一部讲政治的纪录片。

泰国今年7月掀起一股学运浪潮,抗议人士甚至前所未有地触碰了敏感的王室改革议题,从7月一路到年底,抗议未曾停过,泰国人走上街头争取民主,也走进电影院寻找认同和支持。

电影能够透过简单却强而有力的镜头语言,让所有观影者在电影中找到与自身共鸣的经验。媞妲说,泰国人在观看台湾讲述民主的纪录片时,「会联想到自己国家的处境,会很有感觉」。

也因为今年学运浪潮,泰国人开始关心政治,开始研读自己国家的历史,越来越多年轻人想了解1973年和1976年由法政大学学生发起的民主运动历史,媞妲说,如果是在两年前,狂飙一梦不会像今年一样受到欢迎。

媞妲相当赞赏台湾的纪录片产业。她说,相较于台湾,泰国的纪录片题材少,愿意上映的电影院也少,市场小加上还有审查制度,都是泰国纪录片难以发展的原因;台湾的政府支持纪录片,电影从业人员在找资金或是放映管道上,都比泰国容易许多。

除了政府支持,台湾的纪录片题材多样、质量好且能批评当权者,也令媞妲印象深刻。她说,台湾的纪录片可以拍摄重要人物、可以骂政府、可以拍少数族群的议题,这些都是泰国目前难以达成的目标

媞妲近几年最欣赏的台湾纪录片是导演黄惠侦的「日常对话」,导演从一个家庭出发,利用一对母女的对话,反映了社会问题,让观众观影时可以感到很贴近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拍摄风格,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也是泰国纪录片从业人员可以学习的拍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