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防风林 传来台湾暗蝉「低给、低给」大合唱

台湾暗蝉的复眼呈现红色腹部白色粉蜡。《图/台南大学生态科学技术学系系主任张原谋副教授提供》

地方中心综合报导

台湾特有属、特有种的台湾暗蝉,今年在台江国家公园首度「献声」,整片沿岸防风林到了傍晚都传来「低给、低给」的鸣唱声。旧名「北埔蝉」的台湾暗蝉,过去还被编成童谣「暗晡嗟(暗晡蝉)」,但随着开发而几乎接近灭绝,因此再次现踪显得十分珍贵。

学名为Taiwanosemia hoppoensis的台湾暗蝉大部分栖息在西部平原,沿海的木麻黄防风林是其主要栖地,目前台湾数量最多的地点位在台南台江国家公园,其中城西里防风林更是台湾暗蝉的繁殖重点区域,由于该地地形狭长,一旦中间遭到破坏便会导致全区受到影响,不过台南市政府计划将砍除防风林转做垃圾掩埋场,在地方公民和环保团体的反对下暂缓开发。

根据学者张原谋、黄文伯研究,台湾暗蝉的雄虫约长3到3.5公分雌虫约长2到2.3公分,颜色主要是浅褐色黄褐色橄榄绿黑色,腹部有明显白色粉蜡,在台湾只有牠的复眼呈现红色,另外雄虫只会在早晨、傍晚两个时段鸣叫,更是牠独特的习性,也因为在夜间鸣叫让牠有「暗蝉」的俗名。

关于台湾暗蝉的相关研究最早可推至日治时期,因为型态特殊性让学者松村松年提出应设置新的属名和物种,不过研究后继无人,直到2003年才在台江国家公园内确认有一群数量庞大的族群,让台湾暗蝉能够再出现世人面前。

▼鸣叫中的台湾暗蝉。《影/取自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