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委称离岸1.5公里无藻礁 潘忠政点出关键反驳:这是常识

桃园藻礁因为三接开发案以及珍爱藻礁公投,成为话题焦点。(资料照)

针对珍爱藻礁公投,民进党立委洪申翰昨(2)日在脸书中指出,环团过去为了拒绝三接开发所提出的「在向海离岸五公里的范围内,海底都是藻礁」说法,恐怕并非事实,并贴出数据佐证,表示离岸超过1.5公里外,就已经找不到藻礁了洪申翰表示,希望提出正确的数据可以协助双方寻求双赢的做法与方案;对此,潘忠政也透过脸书反驳。

洪申翰表示,目前的三接开发案中,已经把岸上潮间带生态丰富的G1、G2区(就是现在大家看得到的大潭藻礁照片,都是来自G1、G2区)回避掉了;但目前还留有争议问题是,离岸的工业港,到底还会不会破坏海底下藻礁礁体或生态?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先弄清楚海底下的藻礁,到底分布到离岸多远?

洪申翰指出,这一直都是最关键的问题。护礁团体也一直以这个论点,作为最直接拒绝现在这个离岸方案的论述跟主张;针对该问题,护礁团体认为,他们不能接受这个方案,因为在向海离岸五公里的范围内,海底都是藻礁(或生物礁体,后来说法改成藻礁生态系),所以工业港还是会大幅破坏藻礁。

但这个说法正确吗?洪申翰贴出资料指出,珍爱藻礁所引用的说法来自台大海洋研究所的一篇硕士论文;论文第59页提到,「⋯在侧扫声纳影像中的右侧区几乎为藻礁地形,向海延伸的范围至少5公里⋯」;但洪申翰指出,事实上该叙述并非在描写目前三接所在的大潭藻礁海域,而是大潭北边观音段的白玉藻礁海域。

洪申翰也指出,目前经济部释出的大潭海域海底探钻资料显示,大潭藻礁礁体的厚度越往水深处大致呈现递减的明确趋势,离岸越远钻探到的礁体厚度越薄,水深超过15米(在工业港内离岸1.2公里)礁体就呈现不连续、零星的分布,「水深超过18米(离岸约1.5公里)的区域,钻探结果就没有礁体,而是黏土和沙,下方就是沉积岩海床了。」

洪申翰贴出数据指出,离岸超过1.5公里后便探勘不到藻礁。(图/翻摄自洪申翰脸书)

洪申翰表示,以目前的科学数据显示,大潭藻礁确实在海底是有存在,大概在离岸1.4公里处还有零星发现,「但向海延伸5公里的说法恐怕不是真实」;而洪申翰指出,他揭露这些资讯不是为了要攻击谁,而是为了寻求双赢的作法跟方案,找到更多的机会跟空间

而对于洪申翰「离岸1.5公里后即无藻礁」的说法,珍爱藻礁公投召集人潘忠政昨晚在脸书回应表示,感谢洪委员拿出数据理性讨论,而对于洪的说法,潘忠政指出,桃园藻礁自古以来就是珊瑚造礁竞合生长,离岸1.5公里外就算没有藻礁,仍有其他礁体,但就算不是藻礁而是珊瑚礁或其他生物礁,都属生态系的一部分,资深环保人出身的洪委员应该可以理解此中保育的要旨;以此判断,当中选会听证会要求明确界定迁出范围,从生态系的角度评估,界定到外海5公里应为常识之举。

针对三接案的开发争议,行政院也提出了「三接外移替代方案」,建议工业港再往外海推移,避免藻礁受到破坏,希望能创造藻礁与三接共存的双赢局面,预计近期政院与执政党立委及总统府沟通后,就会对外公布评估方案结果。

但对于该方案,昨日参与藻礁公投的台湾野心足生态协会专职律师蔡雅滢回应表示,在1日已表明「关于替代方案,原址外推(外移)方案,从来就不是联盟可接受的方案」,明确拒绝了政府的「外推方案」,并表示藻礁公投的主文是要求三接迁离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政府不该驼鸟心态面对,而是应具体评估迁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