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人年吃25kg面包 医:现烤未必比超商卖的安全

台式面包深受许多人喜爱,不过,医师认为里面可能含有比较多添加物。(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吃面包店刚烤出炉的面包,会比在超商的包装面包更健康吗?急诊科医师张适恒表示,这需要打上个问号,因为包装面包,属于预包装食品,政府规定需要清楚标示添加物、过敏原等成分,但面包店的面包,则不需标示上述项目,「所以现烤的面包,不一定会比超商面包,来得更加安全。」

张适恒在YouTube频道PO出影片指出,台湾人平均每年吃25公斤的面包,且呈上升趋势,面包除了面粉、水、酵母、盐等基本成分之外,还会加入添加物。

张适恒指出,常用面包添加物的大概就有30种,可分成防腐剂、乳化剂、着色剂、香精与改良剂,若加上不常用的可能有上百种,目的为增加保存期限、柔软度、稳定度、外观与口感,根据政府法规,这些添加剂都要严格被列管,添加量在法定剂量以下,

张适恒指出,依据《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规定,超商、大卖场的面包属于预包装食品,面包里的添加物需清楚标示,但在面包店,由于都是现场制作,不属于预包装食品,所以就不用标示添加物,只要写上店名、制造日期即可。

张适恒指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去年发表一项大规模综合分析,探讨17个可信度高的前瞻性研究,发现食用较多面包的族群,其罹癌、因癌症死亡的机率,并未明显增加,但研究中所指的面包是法国长棍式面包、德国酸面包与黑麦面包。

至于国人常吃的台式面包,张适恒指出,「我个人觉得,成分较接近蛋糕、披萨或甜派,如菠罗面包、肉松美奶滋、香葱面包、巧克力或奶油田螺面包。这类面包的成分复杂很多!」

张适恒表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人员会做面包对于健康的影响,是为了解面包在烘焙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醯胺,也就是糖、胺基酸在高温下的梅纳化学反应的副产品,烘烤温度越高,时间越久,丙烯醯胺产生的量也会越多。

张适恒表示,丙烯醯胺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等级致癌物综合以往研究与他个人分析,人体每天摄取20微克的丙烯醯胺,可视为一个增加罹癌风险的分界线,但1公斤面包的丙烯醯胺含量约20~80微克,这还不包含自己制作烤焦的面包,此时面包的丙烯醯胺恐怕会爆表,爆量到太阳系以外了。

家医科医师魏士航在诊所YouTube粉专发影片表示,台式面包其实很多都不算是面包,主要在于添加剂、油、糖、调味都比较多,实际上更接近糕点。他并提醒,面包吃多了会引起血糖上升、血管硬化、慢性发炎等诸多健康问题,务必要酌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