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和德国都曾有「人权创伤」 德专家:不从历史学习是很可惜的事情

国家人权博物馆邀请5位德国讲者来台,举行「台德人权教育国际工作坊」。(图/记者林育绫摄)

记者林育绫/台北报导

《返校》电影让更多人注意到白色恐怖、转型正义议题,然而这些从来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过去多年来真实血淋淋、沈重历史创伤。德国在台协会代表施碧娜说,台湾和德国都有相似的过去,很多国家可能会选择忘记从前的伤痛,但德国选择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过去,避免再次发生,对于人们走出创伤也有帮助。其中一名讲者为德国联邦议会文化媒体事务委员会主席Katrin Budde也提到「不从历史学习是很可惜的事情。」

为实践博物馆加入转型正义工作、推动人权教育功能角色,国家人权博物馆在10月30日及31日于台大法学霖泽馆,举行连续2天的「台德人权教育国际工作坊」,今年特别邀请5位德国讲者来台,以「集体创伤记忆转化与再生:人权博物馆展示教育实务挑战」为主题分享。

国家人权博物馆馆长陈俊宏提到,如何与「立场相反」的人进行沟通、如何走出同温层,这些都相当重要。而德国在台协会代表施碧娜说,台湾与德国有相似的历史创伤,两国从2000年起开始相互交流,德国也有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台湾造访国家人权博物馆、绿岛人权纪念碑等,双方也签订更明确的合作意向,如今认为很多的资料应该用来教育大众,但是如何陈列、展示、与大众互动等,都值得讨论和思考,不是只是陈列展示完就完了。

▲德国联邦议会文化与媒体事务委员会主席Katrin Budde、文化部政务次长彭俊亨对谈。(图/记者林育绫摄)

文化部政务次长彭俊亨今(30)日也在开幕式致词表示,台湾曾经历经长达40年政府威权统治的白色恐怖历史,这段走过的路,不只是对受难者个人的伤害,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非常沉重的集体伤痛记忆。因此不管对个人或是对整个台湾社会而言,都需要学习如何重新面对过去的伤痛,并且将伤痛转化为未来能够继续前进的力量

他也说,德国和台湾一样,曾历经政府集权统治和迫害人民的时期,因此在处理转型正义、保留历史遗迹及相关档案、推动社会大众与学校的人权教育方面,都已做出许多努力,相信台湾从业人员将能从此次的工作坊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经验

彭俊亨也提到,台湾政府致力于提升人民的人权保障,不但通过了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今年9月国际人权博物馆联盟(FIHRM)也宣布在国家人权博物馆成立FIHRM亚太分会,让台湾成为「亚洲人权的灯塔」,这些都显示出台湾的民主人权已经受到国际的重视与肯定。

他认为,作为亚洲重要的民主标竿国家,台湾更要积极面对转型正义,处理过去的伤痛历史,从中记取教训避免再发生,并将民主人权的观念深植在每个人心中。

此次工作坊邀请的德国讲者包括:德国联邦议会文化与媒体事务委员会主席Katrin Budde、联邦处理东德独裁政权基金会主席Anna Kaminsky、史塔西档案局主任Niels Schwiderski、柏林围墙基金会典藏与档案主任Manfred Wichmann、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基金会专案主任Adam Kerpel-Fronius。

▲文化部彭俊亨次长(右4)、人权馆陈俊宏馆长(右5)与来宾开幕仪式合影。(图/文化部提供)

►我没有迟到,是时间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