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出问题?「先乘除后加减」原因没人知道

记者黄郁棋特稿

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呢?这个简单无比的问题,恐怕考倒了许多民众。由于过去台湾教育习惯要求学生「背」结果,而不是深入分析个中「原因」,导致许多大学甚至研究所毕业同学毕业证书都拿到了却依旧回答不出「先乘除、后加减」的理由为何。

▲其实乘除只是让加减方便运算产物喔!(图/记者黄郁棋)

「九九乘法表?背就是啦!先乘除后加减?问这么多做啥,照做就是啦,反正不会错。」这几个简单的问题,连许多老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好要求学生「照做就是了。」台湾刚开始推动建构数学时候,老师要求学生不能背九九乘法表,许多人骂翻了天。但建构式数学其实有它一定的重要性在,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前因后果,才能够扎扎实实的踏出下一步。

究竟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呢?事实上,我们的世界是由「加减」所组成的,「乘、除」只是为了方便计算而衍伸出的东西。所谓的1+2,其实是1+(1+1)的意思;而2*3+1其实是(2+2+2)+1的意思。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先乘除是为了「还原」算式,让乘除变回最基本的「加减」后再继续运算。所以说:

3*2=3+3=(1+1+1)+(1+1+1)=6

2*4+1=2+2+2+2+1=(1+1)+(1+1)+(1+1)+(1+1)+1=9

这才是算式的原来样子,先乘除后加减并没有包含什么「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民众不要想得太复杂啰。除了数学要追根究柢,其实就连日常生活会碰到的「中文」也应该认真面对;例如许多人会误用的「不能自己」其实是错别字,正确的用法应该是「不能自已」。「已」有停止的意思,整句话可以翻译成「没办法自己停止」,跟「不能自己」这个错误造句不能通用;如果民众碰到不理解的事情,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缘由,不要一股脑的死背下去喔!

▲不过建构式数学不能拿来当作偷懒的工具喔!(图/取自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