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的品格力

傅延文

美国看着台湾新闻,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悲观感。当然,这或许不是真实的感受,但就从新闻面来看, 正面消息真的不多。而台湾内部又出现着许许多多的分歧,像是大桥国小女老师自拍,男人裸上身游泳可以,女生自拍不行?还要被家长跟校方说是危害孩童身心,有损师道,这跟某高中的主任性侵女老师的案件相比,差别待遇很大,难道所谓的女权只是政治的筹码?

此外,企业给的薪资不愿提高,也不愿投资训练,却又一再放话人才难寻,而把训练责任丢给学校,但学校在教学方面却又效果不彰,否则即便高等教育普及学生经历过国高中的基本教育,都应该有相当的能力,大学教育只不过是进阶罢了…但结果是,高中(职)以下的教育方法跟策略根本难以达成目标。因为,台湾的教育根本不教学生如何欣赏、赞美、鼓励、自省、阅读和面对人生的方法与观念,使得许多学生书越念越没自信,最后索性放弃了。当然,我也可以说,许多中小学的老师自己都做不好了,怎么教学生。

以及最近的华隆案,翁家两兄弟,一个入监服刑,一副奈我了何的样子,另一个在大马吃香喝辣,根本不理会台湾这群对公司忠心耿耿的员工们。豪无道义伦理可言。当然,对这类没品格的商人而言,道义显然永远是放在利益的后面。 现在只能让政府跟全体人民来埋单,所以,在这个惯老板当道的环境下,弱势永远是劳工这一方。

虽然马政府的施政满意度直直落,但领导人终究要能够凝聚社会的力量,否则国家如何强盛。不过,我想人民也要了解,不是他们能够给人民些什么,而是人民能够为自己争取到些什么。 人民好像养成习惯了,一直要政府给人民饲料,但是自己却不够自律,像是在一些政策。我颇为领导人和执行者感到无力感,政府立意是美好的,但台湾人天性就是有人会去钻漏洞,去贪那点小钱,也因为这样反而牺牲掉许多真正需要救助的族群

政策的执行终究是须基层的公务人员以及人民的配合。而在一些国家如日本、奥地利冰岛、北欧四国,这些政府除了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外,人民自律的力量也很强,也相当信任国家的公权力,如此上下一条心国家才会变得强盛,GDP、GNP不见得是最高的,但至少人民是幸福的。

有些时候台湾人爱好贪小便宜:总是有些人坐公车会试图逃票,投十五块,结果丢的是两枚五元甚是两枚一元的。亦或是明明不具有学生身份,却又要使用优惠票。倘若是以奥地利那种不设门闸的票制,台湾大概没人能够经营大众运输公司吧! 此外,还有一些餐厅会提供免费的汤或饮料的,常会看到阿桑们拼命的装拼命的捞,我就不信妳们真的可以吃那么多,摆明是来占便宜的,资源有限,何不适可就好呢?

有些时候台湾人缺乏环保意识:垃圾烟蒂随手乱丢,大部份是丢到水沟吧,不过丢了谁捡呢? 而有兴趣的人可以在路边观察看看,在街道上或是骑车、开车的人,抽完烟后,大都把烟蒂一弹就闪人了,而烟蒂是在街道上或是到下水沟去他并不在乎,也少有人会抽完烟后踩熄,再将烟蒂捡回到烟蒂袋里带走。但倘若是说清洁队员会清,这更是自私的说法。清洁队员本来应该只清除”自然”的掉落物像是树叶这些的,对于自己造成的垃圾为何不带走呢?还有人会把喝完的饮料随手就丢在他人的机车座垫上,这一丢又是谁来去丢垃圾呢,凭什么要车主帮你丢?说不定车主还一弹又把垃圾弹到地上去了。

有些时候台湾人没有秩序观念:在欧洲和美国排队时,纵使是代为排队的人,也都会跟身后的人说实际上有几个人会来,以征求同意,因为这才公平,而且这是礼貌。在台湾则不然,插队、不请自来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在台湾时,有一次我买点心,明明就是有我跟另外四个人在排队,结果来了几个高中生直接冲到前面跟老板买了东西就走,而老板还是卖给他们,这感觉极差,从此后我再也不去那家店买东西,而这样的经验当然不只一次,坐公车、捷运、火车皆是。上车的人理应要给下车的人先下完后再从两边上车,但我每次看到的都是挤在一起,硬是要从旁边挤上去,显得相当拥挤跟混乱。当然,跟对岸比起来,台湾好太多了。不过,总是要跟好的美德相比。

有些时候台湾人的交通礼仪:在台湾,真的是马路如虎口,超速、酒驾等危害他人的驾驶行为屡见不鲜。但这都是跟人民的自律有关,也不是说政府能够每天的临检劝导可以消除的,只能从小教育孩子们不只是大恶不做,就连这些会破坏社会秩序的小恶也应该要遵守。例如,南北向的车量多,当往北向的交通号志转成黄灯时,而此时北向的车潮已满,正确来说,后来车需要等下一个绿灯方能通行,但是在台湾许多驾驶人不会这样乖乖等,很多时候都会硬挤上去,以为可以少等这一个红灯的时间,但反而是阻碍到东西向的车流,造成更严重的堵塞,反而浪费了其他用路人的时间。在繁忙的道路中,有明明就有天桥地下道亦或是斑马线不过,硬是要从中间穿越分隔岛,不仅是对于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也危害到驾驶人的安全,这都是非常自私的行为。

台湾的高等教育如此普及,但人民的素质、公德心品德力和对国家认同感似乎没有跟着提升。以上的缺点,在台湾真的是随处可见,人民不这样强调自己和身边的人品德的力量,那么不论政府给了再多的糖果,永远都不够分,永远吃不够,而糖果终究会有分完的一天。

●作者傅延文,美国留学生,曾任中正大学哲学所哲学与公共事务研究室执行秘书。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