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陷蘇丹紅食安風暴 學者建議這4點急改善

台中市食安处稽查人员现场确认违规产品。图/台中市食安处提供

苏丹红食品风暴延烧,中部食安学者建议,中央可依据原料的风险程度,制定边境稽查频率,以便验出不得检出原料,快速反应;也应再多聘任具食品营养科技背景的专业稽查员;厂商要加强落实自主管理,并呼吁消费者应具有「一分钱一分货」的食安意识,慎选有信誉、品牌商品来源。

弘光科大营养系教授、研发处产学链结中心主任庄正宏表示,从这次事件来看,食安五环中查验的部份,建议地方卫生单位稽查员可多增加具有食品营养科技专业背景的人员,在稽查时更容易发现问题。

举例说,现场稽查原料干燥后含水量低,却颜色鲜艳,具食品科技背景的专业稽查员直觉会认为「怪怪的」,立即嗅出异状;食安稽查员需要经验累积,现况多为约雇制,人员流动大,不稳定。

中央应收集境外资讯与情资外,也可依据原料的风险程度,制定边境稽查频率。例如:境外商品进口数量大,代表国人喜爱,大宗商品应设定多高频率抽检?或是不得检出的成分可设定逐批抽检?有助于防范未然。进口厂商一旦违法,中央可立即作为,甚至封存,通知下游厂商下架商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厂商要落实自主管理!」庄正宏指出,源头送货肉品,厂商有无为了省成本而不送检验?或贪图便宜,全仰赖源头的影印版验证报告「安心」?这些都是食安危机。

庄进一步指出,每家厂商设有验收部门,应落实商品验收程序,适时送检送验。另外,可向源头供应商索取正本检验报告外,也可以拨号询问出具检验报告的检验公司,验证检验报告的真实性,落实「再验证」程序,一来保障消费者、二来巩固自家商誉。

消费者应避免标示不清、来历不明商品,庄正宏说,掌握大原则「一分钱一分货」,慎选品牌、有信誉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