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家/一带一路下的巨灾区域合作平台

台湾银行家10月号。(图/金融研训院提供)

撰文张士杰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的合称,由中国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经济合作概念,目前已有60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响应一带一路经济策略,涵盖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兆美元,分别占全世界总量63%和29%。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发展中国大陆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计划加强沿路基础建设,并带动地区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亚太地区及欧洲,一带由中国大陆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到达波斯湾与地中海。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与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及欧洲的经济合作,一是从中国大陆沿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与二是从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打破原有点与块状区域发展模式,以横向贯穿中国大陆东部、中部和西部,并以纵向连接主要沿海城市,并向中亚、东盟延伸,预期将改变区域与产业发展的版图

亚洲天灾风险高,更需要天灾再保险平台

因一带一路策略涉及周边地域基础建设的大量投入,倡议区域合作平台中加入天然灾害再保险机制,相信台湾保险业的专业经验可扮演积极的角色,本文分析现有跨国性组织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做法。

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灾害频传地区的资产集中度提升,以及气候变化加剧,使自然灾害的经济成本增加。依据瑞士保险公司(SwissRe-insurance Company)统计,2014年全球保险保障缺口高达750亿美元,如果保险深度未能增加,长期而言,将导致保障缺口扩大。

然而,大规模的天然灾害将直接影响政府财政与国家经济发展。因为天灾发生后,政府有责任维护公共基础设施、提供救援服务和人道主义救济。但是无论是政府或民间企业,都无法单独承担所有天灾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一是巨大损失金额,二是在个别小地理区域内无法分散天灾风险。而借由建立合作平台,各国家可透过区域性天然灾害再保险机制,汇集国家天灾风险,有效进行分散。

区域性再保险平台的建立实属不易,由于地理区域幅员特性,各国所面临的天灾风险频率与幅度不类似,必须有公平具公信力的风险评估模式,并整合风险曝露的统计资讯。其次,亚太各国经济规模差异甚大,各保险公司规模与承保能量也有很大差异。但基于亚洲地区所面临天灾风险,较世界其他地区为高,建置区域性天灾再保险平台有相当的必要性。

依瑞士再保险公司2012年Sigma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天灾和人为灾难造成前所未有的3,700亿美元经济损失,保险业则遭受高达1,160亿美元、属于历史规模第2大保险损失,天灾事件对再保市场冲击显著,迫使全球再保险费率大幅提高,如泰国洪灾导致企业营业中断,再保公司已要求被保险厂商提供上游供应商,以及营业据点的分布地点等详细资料,以了解所曝露的风险程度。

另外,再保公司也限制部分地区保额限额,与提高被保险人分保公司的自负额。

3大跨国合作组织,分散成员国天灾保险风险

目前区域性天然灾害再保险合作机制已有运作实例,包含美洲地区加勒比海巨灾保险机制(the Caribbean Catastrophe Risk Insurance Facility,简称CCRIF)、欧洲地区之欧洲再保险设施有限公司(Europa Reinsurance Facility Ltd.,简称Europa Re)以及亚洲地区之亚洲巨灾共保计划(Asia Catastrophe Pool,简称ACP)。

精彩全文,详见《台湾银行家10月号》。 ※ 本文由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