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站起来/林之晨:年轻人创业不缺钱,缺的是国际观

▲35岁的林之晨说,「做事业,你要一步一脚印;做功课,你要看很远很远。」(图/记者徐文彬摄)

记者钟祯祥台北报导

林之晨,35岁,大三即开始创业,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但在返台与友人合资成立「appWorks之初创投」后,他发现台湾年轻人缺乏国际观,教育实务脱节,创业失败率高,「我越来越不鼓励青年创业这档事。」建议有志创业的年轻人先到相关小公司蹲10年,熬得住、没放弃,再来谈创业。

3月21日天气晴,林之晨接受《ETtoday新闻云》专访,谈论他最有兴趣的青年创业与网路产业问题,虽然两个多月前,他才因「22K根本是个伪议题」被许多人轰得满头胞,但林之晨显得不以为意,一派轻松地说:「你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

之初创投,成立于2009年,不到30坪的办公室只摆了几张桌子,如此简陋的地方,已促成近 150 个新创团队与资本市场接轨,包括EZTABLE、 PubGame、 5945、 GameApe等知名网路公司,但林之晨未因此自满,反之,他在试图推动台湾网路产业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凭借他个人之力难以改变的弊病

回忆,刚从纽约返台时,很多朋友听到他要搞个创投公司,还专投资票房毒药」网路产业,纷纷劝他不要那么傻,质疑小小个台湾,哪来那么多创业团队?哪来那么多资金

3年过去,林之晨发现,相对资金和创业团队数量,台湾网路产业真正的问题是缺乏国际观,以至大家都像「闭门造车」。他收起招牌阳光笑容,用严肃的表情指出,过去10年,政府企业、媒体、学校,从上到下一味盲目本土化,让台湾越活越过去,台湾是世界中心的想法,害惨了这一代的年轻人。

「做事业,你要一步一脚印;做功课,你要看很远很远。」林之晨解释,每一家公司都是从小做起,但网路产业是全世界一起发展的,创业者必需要有世界观,个人也是一样,年轻人忘了把自己拉升到国际水平,没有发自内心想往国际发展,更容易陷入本土化思维,在台湾这个狭小的市场和竞争对手互相厮杀。

之初创投,一开始依循美国矽谷创投公司的作法,锁定刚出校园菜鸟创业者投资,没多久时间,林之晨就发现台湾的环境和美国有很大差异,矽谷模式在台湾行不通,使他不得不修正,改为辅导已创业2、3年,有一定基础,但不知如何将之转为获利的老鸟创业者。

举例,美国的创业者,好像是一家日本餐厅学徒,已经有了3、5年经验,再跳出来自己开店;台湾的创业者,虽然也有3、5年经验,但多数都是学了中菜后跑去开日本餐厅,失败机率相对较高。

问题在哪?林之晨认为,台湾教育与实务严重脱节、分类太细主因「外面已经开始有数位相机了,学校还在教你洗底片」,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该是通才,面面具到,台湾的教育体制,不易培养出适合创业的年轻人,就算只是想加入经济活动,年轻人也离企业要求太远,所以起薪不高很正常。

高等教育、人才政策问题,非常棘手,林之晨语带保留地说:「我怀疑政府有那个GUTS(胆子)伸手去改变现有结构。」考虑到台湾环境,林之晨成立之初创投3年后,对创业的想法慢慢改变,从「先做再说」,变成「三思而后行」。

「创业的眉眉角角太多,各行各业又各有不同。」林之晨建议未来有志创业的年轻人毕业后,可先到相关的中、小型公司练功,学习企业运作的每个环节,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了一个市场的需求,但这家公司不愿意做,再考虑创业也不迟。

创业并不轻松,在辅导新创团队过程中,林之晨也发现有些年轻人,总将创业、当老板和酷、帅画上等号,等到面临来自金主、员工、厂商四面八方相涌而至的压力时,这类创业者很快就被打回原形,举白旗投降。

◄林之晨希望年轻人能大声说出梦想。(图/记者徐文彬摄)

寿司之梦》,林之晨月前看了这部日本寿司师傅小野二郎的纪录片,感触良多,片中一名学徒在二郎的店内已实习10多年,每天仍孜孜不倦煮饭、煎蛋、切鱼,磨练自己的技术,创业需要执着、创业需要决心,这些特质,都可以从工作经验中慢慢培养。

「我们正走向一条失落的道路…….。」看到世界进步如此快速,林之晨不免对原地打转的台湾充满忧虑,这或许也是他凭借着一点冲动、一点理想,毅然从美国纽约返台,与友人合伙创立「之初创投」的原因,冀望自己能为这块土地投下一丝希望的火苗陪伴那些在黑暗中探索的创业者,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未来10年、20年,软体和内容产业将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林之晨说,之初创投的长程目标,就是让台北出现和矽谷、柏林能相提并论的经济聚落,提到软体产业,就想到台湾,他相信,这就是让台湾站起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