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策法》流产是可能的结果

(图/新华社)

美国有对中方警告置若罔闻的传统。1950年10月,周恩来总理就通过印度大使向美方传递清晰资讯:「如果在朝鲜半岛的美军穿过三八线,中国会派兵帮助朝鲜。」当时因为麦卡锡主义已经将美国政府内部懂中国的官员、专家基本剔除,美方没有对中方的警告认真对待,认为北京不敢这么做,只是在虚张声势。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72年后的当下,不顾北京的明确反对,美参议院与众议院分别通过了各自版本的《台湾政策法》。中方无论是在私底下还是在公开的讲话、研讨中都已经向美方警告了此法案一旦通过其后果的严重性,尤其是它可能会触发「第五次台海危机」,但美方仿佛又一次对这样的警告熟视无睹。这当中很大程度上可能源于美方在横、纵两方面的挑战——横向挑战在于府院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对华政策的机制,纵向挑战在于时间轴上美方总是随着场景、内外因素的变化而无法落脚于稳定的对华战略。

在《台湾政策法》这个议题上,拜登白宫与国会两党议员是有较大分歧的。早在今年春天该法案还在被酝酿之中时,白宫就已经表现出警惕。公开高调地反对该法案对拜登政府而言无疑会是政治自杀,因为共和党显然会在中期选举前的关键时期将其抓住不放,炒作民主党对华软弱。因此,拜登政府退一步求其次,在私底下积极游说两党官员。

国会议员并没有白宫那么多的顾虑。毕竟不是政策的执行方,一旦出现问题,他们总可以将责任推到白宫身上,认为是「执行不力」所造成的。所以,虽然参议院(以及其外委会)由民主党自己控制,沙利文团队只换来了一个经过修改的「替代修正案」。看了参院版本的众院外委会觉得参院让步太大,特地自己通过了一个更强硬的版本,以作为接下来斡旋、修改内容的筹码。但无论使用哪个版本或将版本进行修改,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调整,最终反倒会让接下来需要投票的参众两院议员认为美方已做出一定让步,中方应该不会怎么样了的错觉,忽视警告以及事态的严重性。

美国在历史上对亚洲、对中国的战略一直是上下起伏、若即若离的,行动往往跟不上想法,战略往往受到环境及突发事件牵制。很多人不解拜登为什么屡屡要口误表示说一旦大陆武统美国会协防台湾而白宫团队又多次辟谣表示美国的「一中政策」没变。事实上,白宫应该仍旧没有想好究竟应该如何干预、怎么干预台海局势,毕竟如果只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结果当中选,对美国而言没有好的选择。美方只能希望冲突不要升级、战争不要发生。但对亚洲对中国政策「上下起伏、若即若离」的大背景势必让美国无法在稳定的对华政策上落脚。

美国在横、纵两个方面的挑战对其制定和落实稳定而有成效的对华政策造成了很大的阻力,但在《台湾政策法》这个具体的议题上,这种挑战或许反倒会成为法案顺利通过的障碍。因为中期选举临近,美国国会要在中期选举之前通过议案的窗口主要在9月,一旦到了10月,议员们就会各自分头到选区拜票,也就几乎不可能再通过新的议案了。

与此同时,因时间纵轴上已经存在的,以及可能新出现的突发事件和重大待解决议题,比如通货膨胀、控枪、移民等话题,美国当前很难聚焦台海,也更没有精力和资源去应对潜在危机发生之后的挑战。因此,美对华政策的横纵挑战让中美关系很难迅速走出当前阴影,却也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作者为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