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费明定案 工总急喊比照韩国

工总昨提出3项建言,呼吁我国应对标主要贸易竞争国韩国,其碳价一般为200元,优惠后6元,才能确保产业国际竞争力。(本报资料照片)

环境部明天(7日)将召开第6次碳费费率审议会,预期将敲定最后碳费,由于有专家建议至少每吨要500元至600元。工总昨紧急提出3项建言,呼吁我国应对标主要贸易竞争国韩国,其碳价一般为200元,优惠后6元,才能确保产业国际竞争力。但环团反对,说台湾费率「已经很仁慈」。

明天的碳费审议会可能是正式征收前最后一次会议,工总因此发出3项声明,首先建言,碳费规画并没有与台版碳边境管制(CBAM)同步,已经造成产业不公平竞争,加上各产业对碳费的负担能力差异颇大,且景气循环及产业执行减量措施需成本投入,应让企业将资金留作低碳转型投资,才会建议碳费费率不宜过高。

其次,国内产业如石化、钢铁、面板、纺织等,这几年状况不好,整体制造业若不计半导体的话,毛利率不到5%,其中石化业更受ECFA早收、中国大陆倾销影响,营利为负值。因此,研订费率务必须将产业负担能力纳入考量。

最后建议,碳费率设定应参考日本、韩国等亚洲邻近竞争国家的实质费率水准,才能确保我国产业竞争力。而欧洲国家及新加坡的产业结构与消费水准,和台湾不同,建议制度设计应对标韩国、日本。尤其是韩国,产业结构与台湾相近,应对标它们,才能确保产业在保持国际竞争力下,持续推动净零转型。

工总强调,优惠费率与一般费率逐步拉大差距才有减碳诱因,目的应该是鼓励愿意努力减碳的产业把钱投入减碳,不努力减碳才需付出代价缴交一般费率。

针对工总提出碳费费率应比照韩国的一般费率200元、优惠费率6元,地球公民基金会专员郑泰钧批评,韩国是总量管制的碳交易制度,2015年就上路,随着额度下降,价格势必越来越高,且世界各国的碳定价机制都是对准欧盟的碳边境管制的上千元,如果台湾碳定价偏低,未来势必要缴交高额碳关税予欧盟。

郑泰钧说,一般费率应达500元,企业易达成的优惠费率,应至少达到环境部多年前委托研究建议的300元,且若是高碳泄露风险事业还可以享有2折优惠,意谓只要60元。他说,各国都在追求碳排放外部成本内部化,国外估算排放每吨碳的成本达6000元,「台湾已经很仁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