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安琪/责任不只要承担 也要放下

文/田安琪

在与朋友、学生、个案互动交流过程中,大家所提出的困扰,排名第一的大概都与「『责任』与『心之所向』之间的徘徊」有关

先从一个典型故事开始…一位总是把自己打理得很典雅的女士来与我会面,第一眼见到她的时候,我感觉到她脸上带着一种温润光芒,由于我后来了解到,事实上她内在有着极深的分裂与冲突,并且这段时间里,她持续让内在分裂纠缠着自己堕入深深的幽暗中,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她便无意识地、用同样的方式、重复地向我描述同样的问题,好像我们之前的谈话并不存在一般,每一次当问题又回到原点时,我一方面无奈,一方面我会回想起记忆中的光芒,其实我知道,那光芒还是在的,只是罩纱太厚重。

这位女士因为媒妁之言结婚,夫妻情感一开始就淡薄,二十年前生孩子后,也就再也没有同房过,夫妻两人便过着徒具形式但看似安全的生活,几年前,这位女士认识了吸引她的男人,便无法抗拒地在一起了,就这样,这位思想保守的女士,几乎是以传统教徒的方式深深苛责批判着自己爱上了别人,但另一方面,她无法停止婚外情,所以,这些年来,她便在尽力扮演贤妻良母角色中偶尔出轨。

曾经有位「大师」喝斥她,说不顾家庭而出轨的罪业深重,于是她问:「我的丈夫并没有犯错,我是不是应该全心全意的在他身边,直到能够扩展出我对他的爱为止?」。

应该怎么做选择,向来不是我能给出建议的,从更高的视野来看,「选择」没有好与坏,每一个选择只是导向不同的历程,从中有不同的体验与学习而以。其实,搞清楚内在症结点与起心动念之后,自然便能够做出选择。因此这位女士真正要看清的不会是表象上的,该回归家庭还是奔向所爱的问题,这是一个有关「留在丈夫身边是否就能『爱』他」的问题,如果是因罪恶感而留下来,并不会带来正向结果

其实,只要我们还活在被「责任」所驱使的人生里,我们根本没有资格谈「爱」。世俗价值观,像怪兽一样以魔力控制着我们的生命态度,我们该认真读书成为好孩子、该努力工作获取功名、该是成功的男人顾家的女人、该是孝顺儿女…,一旦我们的思想念像中跑出「应该」或「责任」二字,爱便开始死亡。试着想像,自己在责任感中或在热爱中投入工作的情境有甚么差异脸书苹果创办人是因为热爱还是基于责任感而成功?再想像,若你是因为责任感而孝顺父母,那么从你流动出去的能量会是甚么?

我们很少进一步探索,我们凭甚么扛这些责任?当自己还有很多内在缺憾不平衡时,还有许多不满足时,扛着的这些徒具形貌的责任底下,其实是诸多无奈、抱怨、与潜藏的愤怒。你是甚么,你能给出的就是甚么,于是那使得我们所服务的对象,接收到的其实都是这些委屈不平的负面能量,因此,你扛了最多的责任,但你的家人待你最严厉;你扛了最多责任,结果公司最苛薄你;你努力想要服务众人,结果众人并不鸟你…。

然后你以为应该当个有责任感的妻子或丈夫,但那其中你没有能力给出爱,结果家中槁木死灰,家人们的生命在其中逐渐枯萎,本来,你勇敢放下「责任」勇敢追求爱,至少还有一人呼吸了新鲜空气,但错误的责任观使得众人一起坐困愁城。事实上,当你勇敢冲出了原有的负面模式,众人相互依存的炼结断了,其他人才机会凭一己之力找到更适合其本质的生命出口,会有一段痛苦期,其他人也许看起来更糟糕,但这会是我们历练「更高的爱」的机缘,这种残酷的爱,就像父母看着学步的孩子跌倒而忍住不出手,它考验着我们对他人的生命前景是否有信心,其实,更考验着我们自己对生命抱持着甚么样的信念

但这并非意味着「逃避责任」,通常,我们都必须在生命的前半段,先在责任中历练一段过程,看尽学尽责任中的所有面向,然后,才有资格说:「我知道责任是怎么一回事了,我可以不被它所驱使了。」,因为到那时候,我们才能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真正知晓责任所能贡献的并不多、责任让我们为他人而活、让自身的价值没有机会展现、也让从胸中流出的爱不断地被责任感所误导

而真正的爱、更高的爱,总在进入责任、知晓责任、再轻轻放下它之后,从内在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