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找到仅33岁的中子星:超新星SN 1987A

超新星SN 1987A在1987年爆炸后,外围形成环状云气天文学家相信,在云气中心的光亮斑点中,一个中子星已经形成。(图/ALMA)

1987年2月24日,是近代天文学的重要一天,南半球天空出现一颗亮度超群星星,它是大麦哲伦云 (LMC)里的一个超新星,距地球170,000光年,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有了先进天文仪器后所出现的超新星。在33年后的现在,天文学家确定,SN 1987A正逐步形成中子星。

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说明最近天文学家对SN 1987A的新研究。在我们已知的恒星演化历程中,巨型恒星在发生超新星爆发后,可能出现3种结果,一是完全被炸得粉碎,二是形成中子星,其三是形成黑洞。直到不久之前,天文学家还不确定SN 1987A的结果是哪一个,但是在上周,更多的观测证据显示,在SN 1987A残留云气的中间,一枚中子星正在形成。

如果这项发现得到证实,它将是人类已知的最年轻的中子星。在此之前,我们已知的最年轻的超新星残骸,是330年前的的仙后座A,它距离地球约11,000光年,是英国皇家天文学家约翰·佛兰斯蒂德(John Flamsteed)在编在1680年8月16日无意中纪录的。

说回SN 1987A,通过分析智利阿塔卡马大毫米/亚毫米阵列电波望远镜群(ALMA)的高解析图像,天文学家在超新星的核心内部,发现了一个高热的「斑点」,可能是被气体云笼罩着的中子星。这颗新出现的中子星体积必然很小,很难被直接检测到,因为它可能仅有直径23公里宽,然而质量却比太阳还要大。

ALMA的研究员松浦美佳子表示,「我们从超新星遗迹的浓厚云尘中,发现其中炽热的小斑点,我们相信在云尘中,一定有某种东西加热了云尘并使其发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在尘埃云中心应该是一个中子星。」

根据电脑模型估算,中子星将以每秒数百公里的速度自转,这会使它散发的电波以相当规律形式太空传播。根据模型,ALMA团队找到了他们怀疑的中子星。

不过,由于距离超新星爆炸仅33年,周围的尘埃和气体仍然太过浓密,在进一步消退后,天文学家才能确定地说这颗极年轻的恒星确实存在。天文学家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很长,可能再过十几年就能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