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亞馬遜的電商王國:SHEIN的社群滲透與Z世代消費心態

中国电商SHEIN在美国攻城掠地,许多年轻消费者喜欢在社群上秀出大量「战利品」。SHEIN的崛起过程也引人注意。 图/IG、法新社、X

▌接续上篇:〈电商新王者SHEIN:比快时尚更快的「极速时尚」廉价浪费〉

▌社群曝光与全面渗透的广告策略

对低价品牌而言,大量曝光、大量成交才能带来收益,SHEIN不止懂得以AI自动化管理供应链,数位行销也玩得炉火纯青。SHEIN擅长攻占社群版面,但并不特别注重时尚界意见领袖(KOL),而是喜欢与粉丝少、却能发挥影响力的「关键消费者」(KOC)合作,这些美妆部落客或C咖名人又被称为「微素人」(micro-influencer),她们更贴近一般消费者,透过她们铺天盖地分享,就能在使用者心中建立起好印象。

SHEIN与短影片平台也合作无间,搜寻 #SHEINhaul 或 #SHEIN,就能在抖音、推特看到大量「拖拉影片」(haul-video),这类影片当中,消费者(绝大多数是年轻女孩)热情展示她们在SHEIN购入的战利品,往往一开就是十几包。但跟台湾熟知的「开箱影片」不同,拖拉影片着重的不是介绍商品,而是购买、等待及拆封过程,营造出期待感与兴奋感,观众很容易产生心动而尝试购买,也加入「#SHEIN女孩」行列。

普遍认为SHEIN主要客群是Z世代,不过关注零售产业的网媒《Modern Retail》指出,因为Z世代缺乏忠诚度,SHEIN早已开始将触角伸向更高的年龄层。美国数位行销公司BrandTotal创办人雷柏维奇(Alon Leibovich)分析:「SHEIN现在想触及更有钱的族群,如果你想要很多互动、分享或讨论声量,18至24岁(族群)很棒。但如果想得到持续的购买力,就要找年龄再大一点的受众。」

BrandTotal分析SHEIN与美国6家平价品牌的社群媒体广告,发现SHEIN在2021年投放的广告中,针对18至24岁族群的比例只占44%,而其他6家竞品对此族群的投放比例高达85至94%。瑞银集团(UBS)调查也指出,SHEIN的消费者平均样貌其实是34.7岁的女性,她们每月花在治装费约100美元,比美国女性平均高出了60%。

SHEIN早已意识Z世代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已将广告投放的目标锁定在更高的年龄层。 图/路透社

SHEIN的广告策略也丝毫不拐弯抹角。相较其他品牌,SHEIN几乎不在意广告内容的创意性或风格营造,而是利用大量直白的「行动呼吁」(call to action)鼓励使用者购买。雷柏维奇表示:「它的讯息策略很简单,就是『做点什么』:去看我们的网站、查看折价券、下载折价券...几乎是咄咄逼人。」

除此之外,SHEIN还透析各社群的使用习惯,以差异化广告达到最大效果。例如Google购物广告的版位会展示多品牌同类商品,那低价就是SHEIN的天然优势;但Facebook的使用族群年龄层较高,可能完全不认识这个品牌,因此它采用「奇葩战术」──在轮播广告第一页展示最奇形怪状的服饰配件,例如臀部抽须宛如百叶窗的热裤、整个胯下镂空的喇叭裤、给宠物仓鼠的外出背带等,因为太过诡异而在台湾与欧美都引起讨论,还有媒体整理如「50个能在SHEIN买到最奇怪的商品」等清单。

奇葩战术的优势在于,当使用者被照片吸引、点入网站一探究竟,电脑的暂存 cookie 就会记录下使用者的资料,广告系统就可以启动再行销(Retargeting)功能,将其它相对「正常」的商品推送到使用者面前。换句话说,SHEIN利用好奇心驱动人们点入网站,接着再以洪水战术继续推销,次数够多总能成交几笔,其主打的极低价格更容易让人萌生尝试念头──收到东西不满意?反正丢了也不会损失太多。

▌廉价的隐忧:抄袭、剥削与垃圾

谈了这么多SHEIN擅长的事,也不能忘记「短处」,抄袭与山寨是SHEIN目前最大的麻烦。2024年1月17日,日本快时尚品牌优衣库(Uniqlo)传出在东京正式提告,控告SHEIN抄袭它们一款名为「弧形迷你肩背包」的畅销产品,该产品在台售价为390元,而SHEIN推出的同款包包仅要93元。Uniqlo在声明中表示SHEIN的仿冒行为「已严重损害顾客对UNIQLO品牌及其产品品质的高度信心」,因此根据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要求日本希音公司停止销售仿冒品并赔偿相关损失。

但对SHEIN而言,Uniqlo只是沧海一粟。H&M、Dr. Martens、Ralph Lauren、Levi Strauss(品牌名Levi’s)等至少50家全球知名品牌正在与SHEIN打侵权官司;线上媒体《Ethically Dressed》曾罗列SHEIN与小众品牌雷同的商品,随便就找出40个以上;亦有年轻设计师爆料,当她质疑SHEIN抄袭其产品,SHEIN先将设计责任推给第三方空壳公司,再提出仅500美元低价赔偿金,意图以最轻便的方式解决争端,而不是如官方声明所说「不会容忍抄袭」。

日本快时尚品牌Uniqlo控告中国电商SHEIN抄袭。图中就是Uniqlo畅销产品半月包。 图/法新社

另一方面,SHEIN也承继了中国制造业最糟的黑暗面──剥削劳工。英国公共电视Channel 4纪录片《Inside The Shein Machine》曾直击SHEIN的工厂,发现工人要上班17个小时、每月仅休假1天才能满足每天完成数百件成品的标准,但日薪大约只有台币600元,一但出错还会扣到只剩400多元。中国媒体「第六声」(The Sixth Tone)调查报导也指出,工人每天至少工作15小时才能完成订单,SHEIN的订单期限往往只有1周,其他品牌平均则是2周。高速压力也迫使厂商外包给更小的厂商,劳工条件只会更差。

SHEIN的不透明度也让愈来愈多人抱持高度怀疑。非营利组织Good On You批评,几乎没有证据显示SHEIN改善过供应链的劳动环境与污染问题,在快时尚浪费的原罪之外,SHEIN连使用回收原料的纪录都付之阙如。

SHEIN还曾卷入强迫劳动的「新疆棉」争议。美国2021年通过《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禁止进口强迫劳动产品,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2023年5月调查也强烈谴责SHEIN与中国团购巨头拼多多的北美电商平台Temu,称两者都在新疆生产产品或使用新疆棉花。SHEIN极力否认参与强迫劳动,但该报告也指出,这两家平台从海外寄至美国的单一包裹价值往往低于800美元,不仅避开关税也能避开各种审查,成为法规管理的灰色角落,国会议员都呼吁美国政府设法彻查。

电商SHEIN尽管抄袭与剥削劳工等丑闻不断,在美国仍然极受欢迎。图为SHEIN在印第安那州的仓储。 图/法新社

▌丑闻下一步:继续增长、比肩亚马逊?

不过从先前市占率数字来看,显而易见,负评难以阻止SHEIN攻城掠地,较不受美国法规约束的境外特性恐怕更是一大优势。目前SHEIN已经迈向下一阶段:全方位电商平台。该网站现在贩售的不止服饰配件,而是美妆、家居、3C、家具、玩具等应有既有的杂货品项,俨然有意成为亚马逊第二。

《Business Insider》去年12月报导,亚马逊将服饰类卖家的平台抽成从17%大砍至5%,期望店家提供更优惠的商品价格。此举被视为紧张的讯号:SHEIN已成为令亚马逊忧心的对手;众多商业媒体也开始将SHEIN、Temu和Amazon并列讨论,在年关将至时不断探讨三家平台杀红眼的价格折扣战。

SHEIN目前也在尝试修补公关形象,去年10月,SHEIN宣布将与非营利组织美国成衣影响力机构(Apparel Impact Institute)合作,花费760万美元为其供应链设计节能方案;并宣示要在2030年之前将供应链的碳排放量减少25%,尽力转换至再生能源,但他们并未考虑从源头减产或放慢速度,因此究竟有多少承诺能兑现、又能减少多少浪费,暂时仍需打上问号。

SHEIN还曾邀请多位美国网红前往广州工厂,分享「参访之旅」的光明面来澄清剥削劳工的丑闻──但随即遭受更多「洗白」质疑,负面效果反而多于正面。《Marketing Brew》指出,根据顾问机构 Morning Consult 2023年6月调查,SHEIN在Z世代族群之内受欢迎的程度一年内已下降20%,想要购买SHEIN品牌的比例也从49%降至42%。

中国电商SHEIN引领「极速时尚」占领社群广告版面,迷倒北美Z世代。 图/法新社

▌快速与社群的产物:Z世代心态解密

综观SHEIN的品牌基础,曾经的主力消费客群Z世代往往是讨论中心,调查皆认为Z世代是数十年来最在乎道德价值的世代,对种族歧视、容貌羞辱、劳工人权或污染问题都十分敏感,也经常为此抵制品牌。在许多分析家眼中,Z世代最初对SHEIN的喜爱几乎是一个谜,毕竟,购买低价商品还想兼顾环保与劳权,本身就是很难相容的概念。

为何SHEIN及类似的平价快时尚品牌,能让Z世代趋之若鹜呢?首先能负担的价格当然是第一要素,不过《Vox》针对Z世代心态分析,他们是唯一从出生开始就面对快时尚世界的世代。H&M、Zara、Uniqlo等品牌过去半世纪来革新了服饰产业,并在全球化分工与各种成本降低的帮助下在21世纪达到巅峰。Z世代也从懂事起就活在网路与社群媒体之间,当广告与内容的界线愈来愈模糊,滑着手机的每一刻都有可能变成购物场景。

在此环境下成长的Z世代非常习惯永无止尽的新潮流,即便他们也是最了解全球气候危机的一代,但追求特异独行及获得同侪钦羡的心理需求仍高过一切。《The Kit》认为,这种渴望也体现在近年风行的二手商店购物(thrift shopping)。喜欢快时尚的Z世代,也喜欢在一堆二手衣物中挑拣出独一无二的造型。对他们而言,衣服的新旧标准不在穿过与否,而在是否曾经亮相──只要还没发到社群过的都能算「新」──因此,同样是购买平价服饰为衣橱添新妆,当一部分Z世代撑起SHEIN的帝国,较重视环保的Z世代人则成为二手商店常客。

加拿大Youtuber、网路文化评论员Broey Deschanel 也指出,Z世代被称为行动主义世代(activist generation),因为他们见证前面好几个世代高速发展的后遗症,可是庞大的社会共业同时也容易引发无力感,「年轻人可以感受到所有前人累积的重量,但他们不想替所有人承担改正的任务。」

再回到SHEIN的电商之路,从快时尚概念、跨国供应链管理到社群广告战的优势,其实全部都是前人发明的招式,只是SHEIN将每一步发挥到极致,更让全世界继续陷入更快更强的竞争──成长压力已迫使Zara等品牌开始导入类似SHEIN的AI管理系统,可以想见,即使服饰业再怎么运用绿能或回收材料,只要整体没有减产,浪费和剥削恐怕都不会消失。

Z世代的矛盾消费模式,不过是大环境追求急速、廉价与新奇的产物。道德丑闻或许能促使他们放弃SHEIN,但转往了下一个新品牌,未必能逃出同样的回圈:《彭博社》去年6月报导,同样来自中国、被议员要求彻查的Temu,打入美国市场1年内的销售额已超出SHEIN的20%,成为最新的电商宠儿。

正如电商策略分析公司StyleSage副总裁修柏特(Elizabeth Shobert)所说:

「我们已经身处最低价商品的竞赛,而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忍不住在想,这一切的尽头在哪?」

Z世代喜爱快速、新奇、便宜的服饰,同时又在乎环境议题,看似矛盾的观念背后其实是商业环境不断加速发展的产物。 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