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台式文旅深耕大陆市场好时机

社评

春节期间,三亚、西双版纳等旅游胜地人潮,成为大陆热点新闻。春节前3天,三亚饭店平均入住率为82.28%,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0.23万人次,早在1月初,当地20万元人民币一晚的客房便已售罄,西双版纳、大理、长白山、哈尔滨等地盛况类似。大陆防疫政策调整后,旅游业出现爆发式增长不意外。对台商来说,正是深耕大陆旅游市场的好时机。

体验旅游兴起 创新产品

「台式文旅」对大陆观光客非常有吸引力,自由行未取消前,每年吸引上百万以上人次陆客来台观光。「台式文旅」重创意、人文、体验,大到文化创意园(华山文创园)、多元经营模式书店(诚品书店)、观光列车,小到宠物咖啡馆、创意民宿等文化旅游经营模式,都受到陆客青睐,因而被大量复制到大陆各地,不少台商参与投资,台青参与设计、经营。

疫情3年,航空、铁路、饭店住宿、景区、演出等行业被迫休养生息,如今终于等来重振旗鼓的契机,但再出发需要适应市场新变化。一是疫情给大众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带来诸多改变,在时间分配、收入预期、消费预期和风险感知等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将延伸到旅游行为中。业者必须敏锐捕捉这些变化,关注新需求,创新产品,提升服务。

二是大陆旅游业本身正值产业转型期,消费者观念从「重观光」转到「重体验」,经营者需从「重在地资源」提升到「重创意经营」。大陆政府有意推动旅游业升级转型,《「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画》希望旅游业发挥「一业兴,百业兴」的加乘效应。这些都意味着大陆旅游市场面临机会增长和「行业洗牌」,对台商来说应是「入场」的好时机。

「台式文旅」若要好好地在大陆发展,既要守住「台式内核」,也要关注大陆市场特点及新近变化。首先,疫后文旅发展注重城市休闲类「轻旅游」,创意、体验是发展核心。在大陆新冠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人们不便远游,促成了城市周边休闲游的发展。同时,疫情也使民众更重视健康,更注重亲情、社交,更注重体验。

台青张育铭的「相见茶舍」,把九份茶坊的氛围搬到了浙西大峡谷,他的茶舍还经营木作坊、评茶会、峡谷音乐会等体验项目。温情的台式服务、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他的茶舍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许多周边城市居民前往朝圣。创意、「会玩」在大陆文旅市场越来越重要。不久前,一个影视摄制组发挥创意,在浙江横店影视城为16位退休阿姨拍摄微电影《后宫甄嬛传》,成为当红「体验式旅游」项目。

保持人文核心 善用行销

文旅产业跨界融合,与其他产业协作发展,也成为发展趋势。观光农业是大陆较早跨界融合的旅游产业。在大陆的「乡村振兴」中,观光农业被认为是提高农业产值简单易行的方式,受到市场、政策多方鼓励,不少台青将台湾观光农业模式移植到大陆。台青范姜锋是「三个月亮」主题村落的经营者之一,他和合伙人将浙江上虞一片两万多平方米的荒地打造成多元经营空间,既包含观光农场、民宿、营地等体验项目,又兼具文创、农产品电商销售。

大陆也面临教育行业转型、体育产业腾飞、养老产业起步等市场机遇,都是旅游业转型的好时机。儿童研学营、瑜伽静修小院、康养中心等「文旅+」项目已在大陆一线城市流行,并向二、三线城市逐渐渗透。

近年,大陆出现「博物馆热」「传统文化热」,成为文旅行业的重要商机。借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经验,不少大陆博物馆开始靠文创产品创造收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不少产品出自台湾设计团队之手。今年央视春晚,台湾南音传承人赖多俐的精彩演出,让闽南「南音」为大陆观众熟知。预计「南音」等民族文化特色演出及相关产业将成为未来大陆文旅市场的一个发展热点。

除保持人文核心外,希望开拓大陆市场的文旅业台商、台青,应善用VR、AR、MR和3D等数位技术与网路社群媒体平台行销,为「台式文旅」开拓更大影响力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