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遇烂桃花? 走出舒适圈 为人生下载新程式吧!

图文提供/魅丽杂志

下班了,走出熟悉的大楼,你搭着平时常坐的那班车回家路上风景虽然每天有些许不同,但并不是一直都会注意到,更多时候要等到季节走了一半,你才会突然发现哪里的叶子红了,或哪里的花开又谢了。回到家,熟门熟路切换了一个轻松的状态,和家人聊着差不多的天,或者打开固定的电视频道生活样貌似乎数十年如一日,你发现自己有时候可以品味恬淡平稳的幸福,但内心深处或许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一点在日常之外,可以牵动生命热情的什么。

安全感幻觉 走出舒适圈的想像

「追求平稳的生活,其实是一种生物本能反应。」徐大智人类大脑设计切入,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习惯于安稳的日常,并不是偶然的行为。「我们的大脑和电脑很像,电脑是靠很多大大小小的程式运作,在固定的演算法里导出各种结果。人的神经系统也会形成像程式一样的各种回路,形塑我们的行为模式。当我们养成一个习惯以后,这个回路就会自己运作;停留在这些熟悉的神经回路之中,会带给我们安全感。」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所追求的安全感,其实就是对于熟悉事物的回路。这些从习惯建立起的行为模式,相当程度上组成了生命的基本架构。因为需要安全感,即便这个回路会让我们受伤,大部分的人还是会愿意待在里面。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老是遇到同一种烂桃花,却没办法找到不同类型对象,即使知道这样的对象有什么缺点,对自己来说至少都还在预期之内。」如果找一个新的对象,或许就会受不同的伤,需要找到另一个对应的模式,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更大的恐惧。「因此,即使大家都知道跨出舒适圈对自己好,但是很多时候做不到,因为不愿意离开原本的生活模式。」

只是,从很早以前,人类的圣哲就发现事物的本质是无常,我们以为的、追求的稳定都不是真的,只是一种对安全感的想像和幻觉。「无论是释迦牟尼耶稣苏格拉底还是孔子,他们其实都在阐述同一件事——打破对原有事物的想像。他们很早就明白人要离开舒适圈这件事,因为变动是生命的本质,不可能停留在一处,差别就在你是主动离开舒适圈,还是被迫离开。」

冲突是一种需求 看见不同的生命样态

如果能在被迫离开舒适圈之前,选择自己先走出去,过程当然会比较舒服一点。但是在那之前,对于突破框架人们总是抱着很多恐惧:害怕事情失控,害怕失败所以不敢犯错,害怕因为想要「做自己」而和别人起冲突。「很有意思的是,为什么人会害怕冲突呢?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互相干预,也就是你希望对方照着自己的想法做,但另一方不愿意。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害怕自己被否定,甚至造成彼此关系的断裂。」

不过徐大智认为,虽然没有人喜欢剑拔弩张,但维持表面和平并不是真正的关系。「我常说,没有打过架的哥们不是真兄弟,没有吵过架的朋友不是真知己,因为在交往的过程中,彼此没有把心掏出来。」害怕冲突,只是在依赖心中对这段关系的某种想像,复上一层甜蜜的糖衣,让自己感觉良好,外界人人称羡。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期【魅丽杂志 99期/12月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上魅丽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