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捕保育鬼蝠𫚉 渔民通报免罚

中部地区渔民意外捕获鬼蝠𫚉,海保署16日接获通报,经记录、采取肌肉样本后,请船长鱼体释回海中;图非本次捕获的鬼蝠𫚉。(海保署提供/刘宥廷高雄传真)

中部地区渔民意外捕获鬼蝠𫚉,海洋保育署16日接获通报,经记录、采取肌肉样本后,请船长将鱼体释回海中,这是鬼蝠𫚉2020年列入保育名录后首次误捕通报,海保署提醒民众,若意外捕获,只要通报混获生物资讯并尽速释回海中,就不会触法

海保署昨清晨6时许接获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队梧栖安检所通报,1艘拖网渔船疑似捕获鬼蝠𫚉,经确认是尾雌性双吻口蝠𫚉,体长230公分、宽520公分;船长表示,主要捞捕䲠、白腹仔、鲳鱼及竹䇲鱼,这次捕获鬼蝠𫚉,十分意外。

海保署表示,鬼蝠𫚉类有「双吻前口蝠鲼」、「阿氏前口蝠鲼」2种,双吻前口蝠鲼体盘宽可达910公分,是体型最大的𫚉鱼,能长距离季节性洄游,分布于三大洋热带亚热带海域,即使是摄食交配群聚的个体数,通常也不会超过30尾。

鬼蝠𫚉体型大且成长缓慢,8到12岁才成熟,每4到5年才生1胎,1胎只生1尾,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联盟列入濒危等级,华盛顿公约2014年9月列为贸易管制物种,我国农委会2018年公告禁捕,海洋委员会2020年6月列入海洋野生保育类物种。

海保署针对鲸豚海龟鲸鲨、鬼蝠𫚉类等易误捕保育物种,订有意外捕获通报机制,渔民及相关业者海上作业时,倘若意外捕获海洋保育类野生动物,只要依「意外捕获通报表」记录混获的物种、体长、捕获时间经纬度等必要资讯后通报,并尽速将生物释放回海中,就没有触法的疑虑。